新车早早宣告要上市,价格却迟迟不肯透露,这成了最近车市的普遍现象。
文/图记者陈明
无论是新上市的北京现代雅绅特,还是即将上市的神龙凯旋,或者是之前上市的骏捷、君越、新东方之子、菲亚特靓彩版和马自达3等主流轿车生产企业的多个车型依次亮相都有一个特点,即厂家高调宣布产品上市,但就是不公布具体的价格,甚至在经销商已经接受预订的时候,对于价格依然对媒体遮遮掩掩。如此行为到底为哪般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解后发现里面大有文章。
竞争激烈新车价格不好定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去年10万~20万元车型的销量占到了总销量的34.3%。其中,售价10万~15万元车型的市场份额达25.8%,而且自2001年起连续4年增长;而售价15万~20万元车型的市场份额也有8.5%。
在这个价格区间里,有着大家熟知的“新三样”(伊兰特、凯越、福美来)、“精三样”(宝来、标致307、花冠)、“新新三样”(福克斯、颐达、赛拉图)等都处于这个价格区间内。而在2.0L的排量上,雅阁、君威、蒙迪欧、马自达6等中高档车也纷纷将其价格下探至20万元以下。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站住脚,新进入者不仅质量、性能要有保证,更要有品牌。但“不巧”的是,新进入者却各有各的难处。
例如凯旋,它是神龙公司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高档车。神龙公司精心打造的这款车能否在市场上超越其他同档次的竞争对手呢?再比如马自达3,它在美国市场上的定价是在福克斯和马自达6之间的。但在国内,福克斯和马自达6之间并没有足够大的价格区间足以容纳马自达3。马自达3又该如何定价,才能做到两全其美呢?
各自的内因也使得企业更加谨慎,因为这些产品对企业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
定价要让对手难受
其实企业应该已经确定了新车的定价,问题的关键也许就在于这个价格能否让消费者满意,让对手难受。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新车能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能够给竞争对手带来足够大的压力,譬如说迫使对手提前宣布降价,这说明自己的产品还是有冲击力的,新车的售价就不应该定得太低,平白损失利润。
如果消费者满意而对手无动于衷,那就得好好寻思一下,“他们是真的不怕,还是故作镇定呢?”要是把价格定高些,自然就留下了足够的缓冲空间以应对对手可能的“反扑”,但消费者可能就不买账了。但要是定低了,像奇瑞那样“一步到位”了,要想顺利地化解对手的“反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有经销商说,厂家正是基于以上种种考虑,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先亮出产品,甚至先放出些定价的风声,试探市场的反应。再根据反馈信息最终确定新车的售价,从而保证自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