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记者通过客服热线得到的说法亦同。
即便是关于“是否关闭上门洗车和保养业务”的问题,e洗车现任CEO段东仁也不想多谈,“过段时间再回应”是段东仁唯一能回应记者的一句话。
e洗车曾作为领头羊和行业里其他公司一同以烧钱抢客户的方式,叱咤过后洗车市场。而如今,那些和它一起叱咤过的“小伙伴”们,也纷纷关闭了上门洗车业务。
云洗车,成立于2013年4月(未融资),于2015年1月关闭洗车业务。
智富惠,2010年上线本地生活服务平台,2014年大推1元洗车。2015年1月倒闭。
嘀嗒洗车,成立于2014年2月(未融资),于2015年4月关闭洗车业务。
车8,2015年7月中旬宣布关闭上门洗车业务,这距其上线不过短短数月时间。
赶集易洗车,由赶集网于2014年8月推出,在赶集58宣布合并后,10月1日,赶集易洗车并入58旗下的呱呱洗车,停止原有洗车业务。
功夫洗车,10月24日在官方发布业务调整公告,关闭上门洗车业务,只保留上门保养和上门救援业务。
具体从哪一天开始洗车O2O集体陷于不妙,没有具体准确的统计。但经过汇总,有一点可以确认,就是整个洗车O2O市场出了问题。
探因
洗车用户转化率低
探寻大批公司倒下的原因,或许得“解剖一只麻雀”——从个例谈起。
e洗车前员工陈亮认为,就中国的O2O市场来讲,远远还没有培育成熟,第一批尝试者都是在培育用户习惯,为此花费了太多的资金。也就是说不烧钱引不来客户,但偏巧碰到了“寒冬”。在培养用户习惯的空当期,这时资本没有持续跟进,便导致夭折的现象出现。
其次,他认为,洗车O2O存在一个逻辑问题,就是总想用高频的服务引来客户,然后再转化成增值服务,但其实转化率很低。比如e洗车,做洗车服务 是肯定不挣钱的,所以公司是要把洗车用户导流到汽车保养、汽车美容和汽车保险这些业务上,这些才是挣钱的服务。而这些服务用户的转化率很低,比如洗车用户 有1000万,但转到其他业务上,每天可能只有几单十几单而已。
e洗车产品总监张宽曾透露,e洗车的洗车用户选择保养行为的转化率在5%-6%,从线上到线下保养汽车的消费习惯还远未养成。
知名IT观察者洪波认为,单纯靠洗车很难建立一个稳固的商业模式。
融资赶不上烧钱速度
在年中时,时任e洗车CEO的张晶透露,e洗车在北京地区的日订单在1200单左右,而每一单的人工成本在20块钱上下,粗算下来每天人工成本 就是2.4万元,而每个月则是72万元。但这也只是小头,张晶透露,用户习惯的培养是最“烧钱”的,e洗车每个月的洗车补贴要烧掉六七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