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车市: 佛山 | 广州 | 中山 | 无锡 |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汽车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的哥被罚怕了只有“逃” “打车”恐怕难上加难

时间:2013-3-27 10:17:14  来源:新华网

  治理出租车拒载顽疾,不少地市出台了严厉的处罚措施。重罚之下,“的哥”“的姐”有苦难言:“扛”不住,只有“逃”。于是,每到上下班高峰期,成批的出租车逃离市中心,越是重罚拒载,越是难觅出租车。解决“打车难”,岂能一“罚”了之?

  “一看招手的乘客有文化,会维权,我们就不敢轻易停车。”近日,一位广西南宁的“的哥”向记者揭秘行业内幕,对付拒载投诉,只要司机不停车,不说话,就构不成拒载。所以,不要抱怨的士放空呼啸而过,只能说明你看起来像个会投诉的“文化人”。“‘乡下人’就比较好打车,司机主动上前询问,顺路就载一程,不顺路就说声抱歉,他们也不懂得投诉。”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哥们的招数让人哭笑不得,然而,出此下策也是“被逼无奈”。“我们不是有意拒载,只是有些路段堵车厉害,宁可‘趴车’、放空跑,也不愿堵在路上。”的哥说,有些乘客不分青红皂白,拿起电话就投诉,的哥辛苦一天挣不了几个钱,一罚就是成百上千,甚至停运数日,“的士司机也是弱势群体,不能总拿我们开刀。”

  在城市拥堵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的士司机拒载有着客观理由。高额的“份子钱”、难产的油价补贴……“一个小时挣不了30就赔本”,怪不得的士司机对乘客挑肥拣瘦。然而,只靠处罚拒载,而不从根本上治理出租车行业乱象,恐怕是把好钢用在刀背上了。

  目前国内出租车市场准入机制固化、行政许可僵化,市场供需极不平衡,出租车公司垄断经营,在牌照数量固化的情况下,通过收取高额“份子钱”牟利,出租车司机成了公司赚钱的工具,乘客利益也成了夹缝中的牺牲品。

  “打车难”到底是的士司机的素质问题,还是行政部门的管理问题?谁来给司机的休息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多一份关注?面对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政府部门能不能进一步深化改革,使出租车准入、管理、运行机制更贴合市场需求?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 交通部规范出租行业的电召服务

    2013年3月8日
    昨天,交通运输部对外发布《关于规范发展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的通知》,要求规范出租车电召服务。争取将电召服务费列入出租汽车发票费目,同时,探索实施高低…
  • 打车软件叫来“黑车”法律监管疑存空白

    2013年3月3日
    日前,据媒体报道,摇摇招车软件竟叫来“黑车”。更有业内人士透露,摇摇招车公司内部有近三分之二的车辆都是“黑车”。对于打车软件…
  • 摊上事了 出租车司机拒载被罚800记10分

    2013年2月27日
    “V字力量”发的微博截图。  “孟非”打车遭拒 苏A81921摊上事了  客管处迅即公布处理结果:司机拒载行为成立,罚800元记10分  …
  • 出租车机制 解读五大热点问题

    2013年2月22日
    昨天,市交通委发布今年多项缓解举措,确保中心城交通指数控制在5.0左右。其中,为缓解打车难问题,将新增出租车调度站和扬招点,推出4小时约车承诺机制。&…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