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在于一直为一汽-大众供货
南都:据报道,今年年初,随一汽-大众项目进驻狮山的第一批汽配厂有25家,将在年内建设投产,作为一家本土企业,请问我们有何优势确保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胜出?
徐咸大:我们走进汽车行业是1993年,当时在上海建厂,给上海大众供货;1998年,我们开始给长春的一汽-大众供货,但到了2001年,才在长春建厂;第三个工厂就回到了南海建设;去年,第四个工厂在成都建成,也是为了给一汽-大众供货。在精细化工领域,我们产品的市场份额很高,比如防冻液在乘用车市场就占了30%以上。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
最先做汽车油漆让大众找上门
南都:这样看来,德联的路一直走得很顺,但据了解,德系整车厂对零配件的要求和标准都很高,当初一开始是如何进入一汽-大众的供货体系呢?
徐咸大:我从17岁就开始接触油漆这个行业,但之前都是专注于民用油漆。直到广东开始推行改革开放,而国内其他地区还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全国的汽车油漆供给都很紧张,于是我们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转行做汽车油漆以及汽车的化工产品。上世纪80年代,国内的汽车化工企业还比较少,没能力供货,于是上海大众找到了我们。
南都:如果一汽-大众南海工厂的年产量达到60万台,对德联产品销量有多大的提高?
徐咸大:按照这个规模的话,我们的产值预测会增加约2个亿。
技术标准不同日系德系难跨界
南都:为什么德联一直以来都跟欧美企业合作较多,和日韩整车厂的合作比较少呢?
徐咸大:相对来说,日本韩国的汽车企业大多利用其本国的汽配企业来中国建厂进行供应,而欧美企业比较开放,愿意和国内企业合作。还有一点,日韩车与欧美车在很多技术标准上不大一样,国内企业要给日韩车供货,要获得其总部的认证,据我了解,这个门槛是相当高的。
南都:目前佛山的汽配供应商,大多数都是面对日系整车厂,如果要为一汽-大众供货,该如何进行转变?
徐咸大:因为技术标准不一样,企业要跨过这个门槛的难度比较大。此外,要为整车厂供货,还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当地要有具备一定生产能力的工厂,二是要有良好服务的平台,比如顺畅的物流服务,因为现在汽车厂都要求“零库存”,供应商需及时送货。这些都要求供应商在前期投入很多,这也是门槛之一。
南都:狮山要打造汽车城,你对此有何期待?
徐咸大:狮山汽车城是非常特别的,随着一汽-大众的进驻,必定能带动狮山的汽车产业链。因为大众这个品牌是非常受国内消费者喜爱的,而且大众的管理规划布局都十分合理,因此,我非常看好狮山汽车城的未来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