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昨日,在武汉市中山路天然气加气站外,100多辆的士正在排队等待加气,有的司机已经等得入了梦境(右图),有的司机还在车内焦急地观望(左图)。使用天然气的出租车每天可节约费用50元以上,但时间成本困扰着的哥的姐。
改装之后是烦恼
28日下午2:10,烈日高照。武汉富山出租车公司鄂AY1506出租车司机陈师傅,在等候了两个多小时后,终于在中北路车家岭加气站加上了天然气。他的身后,是蜿蜒排至中北路的100多辆出租车。
在陈师傅记忆中,去年8月刚刚油改气时,加两次气也就用40分钟左右,而现在至少要花4个小时。说起这些,陈师傅似乎有点一言难尽。
加气站少,是造成等候的直接原因。
在7月中旬前,武汉市共有9座加气站,其中7座对出租车加气,但大多数加气站位于偏远城区,排队加气是常事。最近市政府加快了开设加气站速度。昨日,武汉中能燃气公司汉阳邹家湾加气站投入运营,据称这座全市规模最大的加气站,每天可为超过1600台的士加气。至8月底,将共有7座新气站投入使用。但对于已经油改气的3000余台出租车,和正在排队等候改装的出租车来说,并不算多。“综合算下来,赚了还是赔了,不好说。”华昌公司一位出租车司机算了笔账,现在油改气出租车,一般一天要加2-3次气,等候时间至少3小时,损失了宝贵的营业时间。加气车的火花塞每月要换,一个60元,而加油车一年换一个。
从事软件工作的荣先生,也正考虑将私家车油改气。“原来每月油费只要1000元,油价一涨,每个月有1500元。”但改装的前提是加气方便。“如果加气站仍那么少,就不会考虑了。”
加气难,根子在规划
“加气站少,是因为建站难,建站难,是用地难。而归根到底是没有细致规划。”江钻天然气公司经理马辉解释,武汉市政府2003年启动天然气项目,但在2004年制定的车用加气站布局规划中,只规定哪些区域、符合哪些条件可以建站,对具体哪块地可以用并未明确。这使建站企业找地时一头雾水。
另外,加气站属于高危行业,对选址后的安全要求很高。安监、消防等环节缺一不可。马辉说,江钻天然气最早的江夏母站,手续办了半年,盖了200多个公章才完成。而中能公司已经完工的百步亭加气站,据说手续办完盖了160多个公章。
用地紧张加严格审批,使2007年武汉市原计划新建加气站16个,实际建站只有2个。
针对此种状况,业内人士呼吁,政府应对全市加气站进行统一规划,明确哪些地块可以建加气站,统一拿地后,通过招投标方式,交由企业兴建。“这样效率会高很多。”
政策法规有滞后
与出租车陈师傅一样一言难尽的,还有江钻天然气汽车改装厂厂长周耀让。6月19日国家成品油价格调整后,武汉市区4大天然气改装厂门庭若市,其中江钻天然气汽车改装厂一个月改装了100多台出租车,而此前一个月也就20多台。
但油改气热潮在7月9日戛然而止。那天,周厂长接到武汉市有关部门通知,称目前市场上改装的70升以上天然气罐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不准给这些出租车加气。为此,改装厂当天起停止了70升以上气罐的改装。
据了解,目前市内4000余台油改气出租车中,其中1200余台改装了70升以上气罐,其余为65升。据测算,65升气罐在开空调情况下,可行驶110多公里,一天加2-3次气;100升气罐可行驶210-220公里,一天只需加1次气。这使后来者纷纷要求改装100升气罐。
周耀让对这一通知感到不解,因为在所有气罐安装前,有关部门并未提出异议。“我们改装大罐,也想帮助解决市内加气难问题。”他表示,会与主管部门进行沟通。
而在不久前发生出租车加气罐爆炸事件后,武汉市质监部门已要求所有油改气出租车,必须经过质监部门重新审查,在持有改装合格证、气体合格证后,再获得天然气充装证,才能上路。
针对此,业内人士提出,天然气作为新兴行业,政府的相关法规与政策明显滞后,急需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