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诸多因素导致去年车市急剧“降温”,近年来一路“高歌猛进”的车企受到严重打击。截至4月4日,共有9家国内上市汽车集团及乘用车企业、8家商用车上市企业公布2011年业绩“成绩单”。在以乘用车为主要业务的上市公司中,仅有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和华晨汽车4家企业利润获得较大增幅,其余则普遍下降。
受行业成本增加和市场增长放缓影响,汽车制造商盈利能力普遍下降。在国内车市微增长时代开局之年,竞争压力导致市场格局分化明显。
多家车企利润“失血”
利润“失血”最严重的,当属一汽轿车。一汽轿车公布的年报显示,2011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6.53亿元,同比降低12.45%;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17亿元,同比降低88.34%。主力车型马6和睿翼销量分别下降20.6%和58.7%。
因裁员风波、高管人事震荡等备受关注的比亚迪汽车,则连续第二年利润下滑。 2011年,比亚迪营业额虽然与上一年相当,但净利润同比下降45.13%。汽车业务方面,在国内汽车市场增速大幅回落及自主品牌整体市场份额下降等因素影响下,比亚迪去年销量同比下降13.33%。
此外,江淮汽车、广汽集团等上市车企也利润下滑。江淮汽车去年营业收入增加2.58%,但因管理费用上涨、下调车价后单车利润下降等因素,公司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6.88%;2011年,受日本地震影响,广汽集团全年净利润也仅为预期目标的85%。
四家车企盈利可观
2011年,国内不少车企都惨淡经营,但也有几家上市车企成绩傲人。
行业“领头羊”上汽集团,全年营业总收入 4348亿元,同比增长18.89%;全年实现净利润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23.38%;与此同时,2011年上汽集团整车销量达到401万辆,同比增长12%,位居国内汽车大集团首位。
2011年,民营企业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等全年利润均获得两位数增长。去年,长城汽车全年营业收入300.9亿元,同比增长30.9%;全年实现净利润 34.3亿元,同比增长26.9%;去年,吉利汽车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4%,净利润同比增长13%,销量同比增长1%。去年,得益于华晨宝马销量的大幅增长,华晨汽车全年净利润增加24.5%。
销售增长是上述几家企业利润增长的首要原因。除合资车企领跑市场外,民营车企的可观利润增长,则得益于海外市场需求的迅猛增长。去年,包括吉利在内的国内自主品牌在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国内战略同时,纷纷加快拓展海外市场步伐,并将汽车出口作为重要的市场战略推进。 (窦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