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指出,由于大部分产业对油气产业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消耗,因此我国非油气产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也相当于间接地进行了石油贸易。由于我国石油消费强度(单位GDP所消费的石油数量)偏高,所以即便在出口1单位产值产品、同样进口1单位产值产品(即顺差为0)的情况下,我国仍相当于在通过产品贸易对外廉价“出口”
石油,何况我国连续多年保持贸易顺差。与此同时,我国在国际市场直接购买石油、通过国际合作获得份额油的成本和代价却越来越高,这无疑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风险。
此外,为防止油价上升过快,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国家会对一些行业实施财政补贴,这些财政补贴也补贴了“中国制造”,相当于间接补贴了大量进口“中国制造”的国家和这些国家的消费者。如果我国的贸易结构和贸易增长方式不进行实质转变,这种现象就会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