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运输管理部门制定出台了《北京市出租汽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下简称《细则》),并已于本月1日起试行。这距离6月1日北京市出租车统一电召服务平台启用已有一个月的时间。具体实施如何?中国经济网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司机不买账:仍偏向其他手机找车软件
《细则》指出,目前成熟的打车软件可通过备案方式“转正”成为官方打车软件,但通过官方“认可”的软件似乎并非想象的那么炙手可热。记者发现,即便是使用统一电召平台外的手机软件不计入司机每日两单的电召“任务”,仍有不少司机或更偏向于未加入统一电召平台的其他手机软件。因为民间叫车软件往往有乘客愿意给出更高的加价,更能调动司机的积极性。
当记者问及每日两单电召“任务”以及电召软件时,的哥王师傅表示不知情,“没算任务,公司反正现在还没有正式考核!我最近也没接电召的活,公司也没正式通知,但新闻广播都说了嘀嘀什么的都算电召可以加五元。”并坦言“现在电召单根本不够所有司机接的!还是扬召的多!”
也有的哥感叹,“《细则》出来以后,5元的电召费一定会吓跑一些乘客。有的乘客路程短,本来也没多少钱,再多收个5元钱,很多人宁愿在路边等车。”
据了解,目前,本市运营的多家打车软件均可免费使用,如转为官方软件后将按照电召标准收费,即时打车收费5元,提前4小时叫车收6元。
乘客不理解:“多此一举”“帮倒忙”
“原来可以不花钱的事情,现在非要5元钱。”“我明明可以不加价就轻松叫到车,现在变得必须要加钱。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刚习惯用手机软件来叫车的,现在我宁愿去路上叫车。”一网友表示不解。
有网友质疑说,打车软件让出租车载客率更高,减少司机的白跑空跑,有效治理城市拥堵情况;同时让大家出门效率更高更方便。没补贴就算了,要收费也该向出租车公司收,怎么还能收电召费呢?“这到底是保障公民交通,还是制造交通混乱?”
“凭什么呀!北京出租车管理职能部门想钱想疯了吧!!大家能不用在酷暑中等车,的哥也可以少跑空程,多节能环保的叫车软件你们也要扼杀!你们有什么权利!”网友@奶油慕斯是个喵星小吃货在微博上“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