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新能源市场的机会大门也已经向自主品牌打开,虽然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销量下降,但同时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也显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上的业绩的超越前所未有。
中汽协最新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2.07万辆,销售2.0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倍和2.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85辆和11777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507辆和8700辆。
国家相关部门已就新能源汽车以及配套设施的推广制定了完善政策,即将出台。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新能源汽车未来有望维持高速增长。
第 三,随着公务车采购鼓励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也开始在公务车市场起步。一位车企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公务车采购领域,一些地区已经把奥迪等车纷纷卖掉, 转而采购自主品牌。虽然随着公务车改革,公务车的销量已经明显减少,但政府采购是方向性引导,对私人消费市场将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谁淘汰,谁留下:2020年见分晓
“吉 利对自己看得很清楚,产品技术都准备好了。”吉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计划,吉利与VOLVO联合研发全新产品,将于2017年左右上市。而尹同跃也 透露,奇瑞已经在筹划第三代产品,与未来合资产品全面对标,奇瑞将随着第三代车型上市而正式加入国际竞争行列。
“自主品牌只要坚持正确的战略方向,将产品做好,稳扎稳打还是有机会的。”沈军认为,中国现在有三四十个自主品牌,显然是不符合常规的。汽车是一个行业壁垒高,资源集聚型企业。
合资产品的竞争力在哪里,主要在于规模。但从今年上半年的报表中也可以看出,国内乘用车市场销售单品排名前20的全是合资产品。
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多达三十多个,实际上也分散了资源。“与其将本来不多的资源分散,不如倾举国之力,集中做三五个自主品牌,效果肯定更好。”沈军认为。
即便有国民和政府支持的韩国品牌,留下来的也不过一家。国内几十家自主品牌企业,最终也只有经过整合才能强者愈强。谁胜谁负将会在2020年左右见分晓。
最终谁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关键是看产品研发能力能不能跟上市场的需求。经历过前期的挫折,一些主流的自主品牌企业已经从逆向开发转向正向开发,并在产品品质上下工夫。
“奇瑞要重现昔日辉煌,再也不能走低质低价的路线,也不能单纯地为提升品牌而推出高价产品,高价产品被消费者接受必须建立在高质基础上。”尹同跃表示。
今 年上半年的报表中也可以看出,自主品牌已经开始分化。如前期注重产品研发的长安汽车,凭借一系列车型CS35、逸动、致尚XT等实现了逆势增长,今年上半 年增幅高达39.1%;而之前一直被看好的“黑马”长城汽车,却由于不注重研发,放弃轿车,出现了6%的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