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车市: 佛山 | 广州 | 中山 | 无锡 |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本地车市 > 市场信息 > 正文

各有各的数据 汽车统计数据失真背后

时间:2009-3-23 10:9:9  来源:经济观察报

  刘芬(化名)是一家市场咨询公司的汽车行业分析师,出于市场研究的需要,她迫切希望得到一份权威的汽车销量统计数据,但结果让她非常失望。

  她发现目前可供查询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全国乘用车联席会,但两家机构公布的统计数字几乎完全不同,如果再跟汽车厂家自己公布的数据作对比,几者之间的差距更为悬殊。

  “其实最权威的数据应该还是公安部的上牌数,在国外,上牌数是由权威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的,但在国内,上牌数一直是不被公开的信息。”刘芬对此感到很无奈。

  不过要想拿到上牌数也并非绝无可能,一位行业前辈告诉刘芬,上牌数据可以相关机构购买,“一款车型一年的上牌数据 ‘售价’大约是40万”。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提出了 《关于公开汽车上牌数据的建议》议案,但目前该议案尚未得到回复。

  “要想不花钱就能方便地查阅上牌数据,看来还得等上一阵子。”刘芬说。

  无本千万利

  为上牌数据不公开而感到挠头的还有汽车企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车企高管表示,他们公司就是花高价从有关部门系统内部一家名为“无锡华通”的公司那里购得了部分车型的上牌数据。

  “我们一般只购买本企业车型的具体数据和部分同类竞争产品的数据,仅这样,每年的费用就高达百万元以上。”上述车企高管透露。

  记者也注意到,随着近期人们对汽车销量数据真实性的质疑不断升温,“华通上牌数”这个模棱两可的数据来源也开始以权威的姿态出现在企业的宣传资料中。

  “全国销量排名前15的车企中,有80%以上都会从这家公司购买上牌数据。”上述车企高管透露,“没有比华通更权威的数据来源了,他们其实是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下属在无锡的一个研究所,购买数据时我们都签了保密协议。”

  该车企高管口中的公安部研究所,实际是指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无锡华通”全名为“无锡华通智能交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该所于1993年设立的股份制高科技企业,也是国家批准的公安系统保留企业之一。

  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安部负责信息管理的“金盾办”将汽车上牌的原始数据打包给无锡华通,后者对数据进行详细的整理统计后,再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高价卖给企业。

  “华通数据的车型信息极其全面,除了各企业、各车型在全国不同区域的销量外,数据还能具体到车型颜色、发动机型号、购买者年龄,甚至是全国任何一个汽车销售店的销量信息和车主信息,你需要的数据越详细,价格也越高。”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事实上,为了更准确地研究市场,多数车企和咨询公司会为购买华通的详细数据而多掏腰包。“这是一个可靠的数据来源,对企业全面了解中国车市、研究目标客户群喜好、分析竞争对手情况以及制定市场战略都很有意义。”刘芬说。

  “垄断性数据的背后,是一条盘根错节的利益链:直属单位挣大钱,相关单位或者内部渠道挣小钱。”知情人士透露说,市场上并不是只有华通一个渠道能够买到数字。

  同时,华通也不是所有 “客户”都接待。刘芬透露,她知道另外一家咨询公司就曾试图向华通购买上牌数据,但遭到拒绝,最后是辗转通过熟人才从其它渠道成功买到了市场研究所需的数据,而且这些从非华通渠道获得的数据会略微便宜一些。

  有知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若一家企业每年用来购买上牌数据的花费是100万元以上,仅全国销量排名前15名的企业就能为卖数据的机构“贡献”数千万元。

  尽管如此,企业之间也不敢“互通有无”,所有向无锡华通购买数据的企业都与其签有保密协议。

  “华通销售给每个购买者的数据都不同,基本都是在个位数上做点小改动,并不影响企业做市场分析,但是数据如果外流,根据个位数的情况就可以追查泄密企业的责任了。”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记者致电无锡华通,对方称,上牌数不是公开信息,而且现在负责上牌数据管理的是无锡华通北京公司,“北京公司以前是我们的分公司,但现在已经是独立法人了”。

  记者试图联系无锡华通北京公司,但该公司在114信息查号台无任何电话记录,不过根据网络查询的结果,北京公司主要承担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业务数据挖掘等业务,且北京公司研制的计算机硬、软件产品已覆盖到全国地级市以上的车管所。

  难纳的议案

  刘芬十分关注公安部对左延安“两会”议案的回复情况。去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正式实施,她认为没理由再对上牌数藏着掖着了。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项议案在今年得到落实的可能性不大。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宇通汽车总裁汤玉祥也曾提交过一份《关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定期公开汽车注册数据的建议》,建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定期公布或提供可供企业查询的除车辆所有人信息外的所有注册数据信息。

  不过这一建议并未被采纳。去年6月底,在对汤玉祥提交建议的答复中表示,定期公开汽车注册数据一事暂时无法落实,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目前信息系统的技术还不成熟,达不到公开的条件;二是数据中有部分涉及公民隐私,还存在法律问题,未来将组织专项讨论,研究解决方案。

  一位协助议案拟定的资深汽车专家认为,这两个理由其实很牵强,“而且对于涉及公民隐私部分的信息完全可以不公布,并不存在什么技术难题,真正让议案难纳的是上牌数据背后的巨大利益”。

  左延安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上牌数据对于汽车企业把握市场需求形势,了解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对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相对于行业的统计数据,上牌数更加及时和准确。

  左延安在议案中写道:“目前汽车上牌数据由公安部交管部门掌握,一直没有对社会公开,鉴于车辆上牌信息无关国家机密,无损于汽车行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建议公安部认真研究,尽早实现上牌信息的公开。”

  数据注水

  “由于缺乏权威部门发布的上牌数,几乎所有企业向行业协会上报的销量数据都有水分。”某车企市场部人士透露,这在行业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

  记者将辗转获得的几个上牌数据和厂家公布的数据进行对比,平均差额超过10%。其中,一汽-大众2008年全年的上牌数仅为46.7万辆,但厂家公布的销售数字为51.3万辆,差额近10%。而在2008年销量居前十大车型中,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字与上牌数之间的差额也在10%以上,其中,比亚迪F3的偏差率达到了21%。

  多数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厂家所公布的数字与上牌数不一致很正常,因为厂家统计的是批发数,“而且有些消费者这个月买了车,往往会拖到下个月才去上牌”。

  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是厂商自己公布的数据,还是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说的都是批发数,很多企业为在年底能完成销量任务,常常给经销商压库存,这也是造成市场流传数据与上牌数差别较大的原因。”

  从2008年的统计数来看,各企业的数字水分已经比往年少了很多。原因是,2008年底企业对于车市前景判断不清,再加之经销商生存压力加大,因此,企业去年底的库存比例是很低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车企高管透露,很多企业还会适度地夸大自己的销售数据,这在新车上市阶段尤为明显,“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夸大销量来为新车制造宣传噱头;另一方面,新车上市初期要向经销商大量铺货,但实际终端销量并没有那么多,也会导致明显的销量差产生。”

  这是一件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但比亚迪却因此招来了很多同行的不满。去年,比亚迪在F0上市数月后即展开“月销过万”的宣传。

  “说是月销过万辆,实际上F0的上牌数还不到1000辆,虽然大家的数字都有水分,可这假得也太离谱了。”到目前为止,已不止一家企业向记者表达过类似的不满。

  记者致电比亚迪,该公司公关部人士表示,目前F0月销量基本稳定在4000辆左右,“你可以去查上牌数”。事实上,他知道,对于普通消费者和媒体来说,上牌数无处可查。

  而据记者了解,2008年F0上市后4个月的上牌数仅为6234辆。其他几款去年上市新车的2008年上牌数与中汽协数据相比也各有差异:悦动上牌数63932辆,中汽协数据为79016辆;马自达2两厢、三厢合计上牌数为12109辆,中汽协数据为13692辆;新天籁的数差最大,上牌数仅30328辆,中汽协数据则高达58372辆。

  “自主品牌的销量数字相对来说水分更大,尤其是出口数据,”刘芬表示,“由于统计和分类等原因,出口的具体数据也缺乏一个权威的发布渠道,很多自主品牌企业都把这视为保护伞,常常为了增加宣传亮点,频发海外市场捷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顾翔华表示,中汽协从两年前就开始推动上牌数公开,目前,协会的数据来源都是汽车企业自己上报的产销数字。

  “在上牌数不公开的情况下,我们收集这些数字是为了促进行业的透明化、健康化发展。”顾翔华说。

  “我现在已经很少看国内的市场分析文章了,它们分析的基础数据本身就是不准确的,我担心会被误导。”一位跨国汽车公司公关部负责人坦言。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 广东全省车市阴转晴 1月上牌量环比增长近四成

    2009年3月1日
    记者本周独家获悉2009年1月份广东省最新上牌数据,虽然业内对今年车市有“报喜”和“唱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但在买车过年的传统消费习惯影响,加上油价的大…
  • 1月乘用车销售47万辆 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3%

    2009年2月6日
    据最新消息,2009年1月全国乘用车销售达47万辆,同比去年的55万辆下滑了13%。尽管如此,仍比早前市场预期减少10多万辆的形势要好,并且按法定工作日计算,每…
  • 举足轻重 广州成全国车市“定海神针”

    2009年2月3日
    记者从一主流车企独家获悉,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广州市乘用车上牌总量为113706辆,比2007年114728辆的上牌总量减少了1022辆,同比下降0.89个百分点,整体市场与…
  • 汽车上牌量广东让出第18省份保持正增长

    2009年2月3日
     2008年11月,国内乘用车市场没能延续十月份的反弹而再次陷入低迷,上牌416,605辆,同比下滑16.2%。所有车型均出现同比大幅下滑,其中SUV是今年首次出…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 7月新能源SUV零售销量排行榜 问界M8第二

    7月新能源SUV零售销量排行榜 问界M8第二

    2025年8月13日
     【2025年7月新能源SUV零售销量排行榜】7月,国内乘用车市场步入传统销售淡季,新能源SUV市场也未能幸免。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7月国内新能源…
  • 7月新能源轿车销量排行榜 十五款车破万辆

    7月新能源轿车销量排行榜 十五款车破万辆

    2025年8月12日
     【2025年7月新能源轿车零售销量排行榜】7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进入传统销售淡季,新能源轿车销量也低于上月。乘联会日前公布的2025年7月国内新能源轿车…
  • 7月轿车销量排行榜 中大型车零售销量排名

    7月轿车销量排行榜 中大型车零售销量排名

    2025年8月9日
     近日,乘联会公布了2025年7月国内中大型轿车车型零售销量数据,在竞争激烈的中大型轿车市场上,新能源与燃油车的角逐愈发激烈,各品牌纷纷展现出独特…
  • 7月MPV零售销量榜完整版 腾势D9重夺冠军

    7月MPV零售销量榜完整版 腾势D9重夺冠军

    2025年8月9日
     【2025年7月MPV零售销量排行榜】近日,乘联会公布了2025年7月国内MPV市场零售销量数据。数据显示,7月MPV市场零售销量达8.9万辆,同比增长6.7%,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