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车企如何担当起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重任显然是一个问题。
面对外资品牌车企几乎全部在中国落地,自主品牌车企技术实力薄弱、研发体系不健全、产品集中于中低端,更主要的是,自主品牌车企依然过多地依赖政策,在政策有利时高歌猛进,而在政策退出时又立刻疲态尽显。如何在利润大幅缩水的情况下寻求更多的获利途径,便成为更多企业家脑中不断冒出的新想法。
不务正“业”也开始成为很多自主品牌车企的选择。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在年景不好时开拓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本无可厚非,但对于承载着中国汽车产业崛起重任的自主品牌车企来说,如何在短期逐利行为与夯实造车实力之间取得平衡,却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
“副业”丛生
8月中旬,福田汽车宣布斥资1170万元,与中石油成立“中油福田(北京)石油销售有限公司”,从事成品油批发、零售业务,正式涉猎石油行业。
同样是在8月,奇瑞8万吨巨轮正式下水,这已经不是奇瑞汽车第一次“出轨”。两年前,奇瑞造3万吨大湖型双壳船下水。汽车制造商奇瑞两次涉足造船行业的背景却出奇的一致,均选择了车市由盛转衰的年份。
福田和奇瑞都不是首次开拓“副业”。福田汽车旗下的雷沃重工,如今已经成为国内农业装备产业企业的成功样板。奇瑞也于去年进军农机行业,并以与开封市政府共同出资9.65亿元的规模,创下了国内农机行业的最大投资纪录。
如果再往前追溯,最早涉足其他行业的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非华泰汽车莫属。华泰是国内最早一批生产SUV的汽车企业,却未能从SUV浪潮中分一杯羹。2006年,华泰汽车旗下的发动机和变速器项目落户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开发区。作为条件,华泰汽车得到鄂尔多斯市两个煤矿采矿权。
专业人士分析,两处矿产资源的价值或超过百亿元。此外,华泰汽车在康巴什新区的汽车工业园成功低价圈地约6000亩,拿地价格仅1万元/亩。华泰汽车更是获得当地国家开发银行逾10亿元的贷款。
然而,5年过去了,华泰汽车在鄂尔多斯的汽车工业园虽完成了部分建设,但如今汽车以及零部件销量均与此前规划相差甚远。与此同时,华泰汽车负责汽车业务的高管团队更是出现9年更换7次的尴尬局面。最让业界熟悉华泰汽车的则是,因华泰汽车销售数据长期造假,中汽协将其销售数据以“0”代替,由此让华泰汽车陷入“造假门”。
熟悉华泰汽车的人士认为,近年来,华泰汽车尽管汽车业务亏损,但土地、煤等资产价值却日益攀升,尤其是卖煤所得相当可观。如此一来,造车反而成了“副业”。
但据记者了解,涉足其他领域已经成为不少车企在车市不景气时的下一种新的盈利途径。去年,奇瑞获得了鄂尔多斯市纳林河区域一个储量达16.6亿吨的大煤田。如果按现在煤炭市场价格,这一煤炭资源可获利120多亿元。
石化、船舶、金融,这些与汽车行业毫不相关的行业成了车市年景不好时汽车企业开拓“副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