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车市: 佛山 | 广州 | 中山 | 无锡 |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汽车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国税报:27万轿车税后89万 卖百万说法有误

时间:2013-6-27 10:43:58  来源:华夏时报

  27万进口小轿车该卖多少钱?

  近来网上广为流传这样一个帖子:“一台定价只要27万,到岸价是30万的车,约要加17%增值税变35万,加25%关税变44万,商家留10万利润变54万,而消费税是价内40%(3.0升以上至4.0升),则至少定价90万才可搞定,还要加购置税8万多。——别国只要27万就能买到的车,我们税后大约却要花100万!”具有一定外贸和税收知识的人,一看便知这种说法不能成立,无需多说。

  上述说法之所以不能成立,主要是因为它有两处比较严重的“硬伤”,一是价格,二是税收。

  先说价格。上述帖子中所说的“定价”27万元,实际上指出口价格。由于汽车通常由制造商直接出口,其出口价格必然大大低于同种汽车在出口国销售的零售价格。因为,出口价格里不仅不包括商业批发、零售环节的成本、费用、税金和利润,而且可以退还或者免征增值税、消费税等国内货物和劳务税。所以,某种汽车的出口价格与其出口国、进口国的零售价格都没有可比性,只有其出口国、进口国的零售价格才具有可比性。

  至于到岸价格30万元高于出口价格27万元,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前者在后者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际运输和保险费用,这些费用都是国际贸易中的必要开支。

  再说税收。上述帖子中正确地列出了进口小轿车在进口环节上应当缴纳的4项税收,即关税、消费税、增值税和车辆购置税,但是其计算的顺序和方法都不对,消费税的适用税率也有误,自然无法据此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根据我国现行相关税收法规,进口1台到岸价格30万元的小轿车,上述4种税收的应纳税额计算方法大体如下:

  ●关税

  征收关税的基本法律依据,是国务院2003年11月23日发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条例》。

  进口小轿车应缴纳的关税在进口时征收,以关税完税价格(即到岸价格,下同)为计税依据,适用最惠国税率为25%,应纳税额计算过程如下:应纳税额=关税完税价格×适用税率=30万元×25%=7.5万元

  ●消费税

  征收消费税的基本法律依据,是国务院1993年12月13日发布、2008年11月10日修订、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

  进口小轿车应纳的消费税在进口时一次性征收,以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为计税依据,排气量不超过1.0升的,适用税率为1%;排气量超过1.0升,不超过1.5升的,适用税率为3%;排气量超过1.5升,不超过2.0升的,适用税率为5%;排气量超过2.0升,不超过2.5升的,适用税率为9%;排气量超过2.5升,不超过3.0升的,适用税率为12%;超过3.0升至4.0升的,适用税率为25%;排气量超过4.0升的,适用税率为40%;应纳税额计算过程如下:

  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适用税率)=(30万元+7.5万元)÷(1-25%)=50万元

  应纳消费税税额=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适用税率=50万元×25%=12.5万元

  ●增值税

  征收增值税的基本法律依据,是国务院1993年12月13日发布、2008年11月10日修订、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进口小轿车在进口环节计征增值税时,以增值税组成计税价格为计税依据,适用税率为17%,应纳税额计算过程如下:

  增值税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30万元+7.5万元+12.5万元=50万元

  应纳增值税税额=增值税组成计税价格×适用税率=50万元×17%=8.5万元

  ●车辆购置税

  征收车辆购置税的基本法律依据,是国务院2000年10月22日发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条暂行例》。

  进口自用小轿车应纳的车辆购置税在进口时一次性征收(进口商销售的进口小轿车应纳的车辆购置税在买方购买时一次性征收),以车辆购置税组成计税价格为计税依据,适用税率为10%,应纳税额计算过程如下:

  车辆购置税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30万元+7.5万元+12.5万元=50万元

  应纳车辆购置税税额=车辆购置税组成计税价格×适用税率=50万元×10%=5万元

  上述4项税收合计为33.5万元(7.5万元+12.5万元+8.5万元+5万元=33.5万元),相当于上述进口小轿车到岸价格的111.7%(33.5万元÷30万元=111.7%)。

  此外,按照现行规定,对于进口货物征收增值税、消费税时不附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如果进口商将上述进口小轿车销售,应当缴纳销售环节的增值税,以销项税额减除进项税额(即上述进口环节缴纳的增值税)以后的余额作为应纳税额。假定进口商将上述进口小轿车以70万元的价格出售,其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过程如下:

  销项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70万元×17%=11.9万元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11.9万元-8.5万元=3.4万元

  买方购买上述小轿车应纳车辆购置税税额的计算过程如下:

  应纳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70万元×10%=7万元

  由于上述销项税额和车辆购置税税额都是买方支付的,所以买方为购买这台小轿车向进口商支付的总金额为88.9万元(70万元+11.9万元+7万元=88.9万元)。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 再等下去就亏了 现在值得入手的进口车推荐

    2013年6月25日
    入世贸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显然并不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发展顺利,经常陷入贸易战的交锋,而近段时间以来贸易战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变得愈加激烈,大有升级的趋…
  • 韩国进口车修理费用高 随汽车价格而定

    2013年4月18日
    据韩国媒体报道,进口小型掀背车因其每辆3000万韩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约16.5万元)的价格和高燃油效率而在韩国大受欢迎,但根据汽车品牌的不同修理费差距较大…
  • 年轻人首选 20万元的个性时尚进口车推荐

    2013年4月17日
    网友需求:    有位刚刚上班工作的小伙子向我们提出了一个购车需求:他刚刚上班不久,需要买一辆车代步,由于是年轻人,所以想要选择一辆个…
  • 降价超20万元 进口车或重演去年价格战

    2013年4月9日
    “伴随着进口车市场进入冲量期,一些高端进口车又开始出现了价格松动,目前有加大促销优惠的迹象。”日前,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颜景辉在接…
为你推荐
  • 长城皮卡1-4月全球销量67505辆 增长9.7%

    长城皮卡1-4月全球销量67505辆 增长9.7%

    2025年5月2日
     日前,长城皮卡公布4月销量数据,长城皮卡4月全球销售17500辆。1-4月,长城皮卡全球累计销售67505辆,同比增长9.7%。国内终端市占率近50%,中国每卖…
  • 破10万辆/增长5.55%!长城汽车4月销量公布

    破10万辆/增长5.55%!长城汽车4月销量公布

    2025年5月2日
     5月1日,长城汽车重磅发布4月销量成绩单,整体表现十分亮眼,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4月,长城汽车新车销量达100,061辆,同比增长5.55%。细分市场…
  • 吉利汽车4月销量23.4万辆,同比增长53%

    吉利汽车4月销量23.4万辆,同比增长53%

    2025年5月1日
     5月1日,吉利汽车公布4月乘用车销量数据,成绩相当亮眼。当月,吉利乘用车销量达234,112辆,同比增长53%,连续8个月单月销量突破20万辆大关,展现出…
  • 小鹏汽车4月销量35,045台,同比增长273%

    小鹏汽车4月销量35,045台,同比增长273%

    2025年5月1日
     5月1日,小鹏汽车官方公布4月交付数据,当月共交付新车35,045台,同比增长273%,环比增长6%,成功达成连续6个月交付量超3万的佳绩,稳坐新势力车企头…
猜你喜欢
  • 吉利汽车4月销量23.4万辆,同比增长53%

    吉利汽车4月销量23.4万辆,同比增长53%

    2025年5月1日
     5月1日,吉利汽车公布4月乘用车销量数据,成绩相当亮眼。当月,吉利乘用车销量达234,112辆,同比增长53%,连续8个月单月销量突破20万辆大关,展现出…
  • 一季度燃油车零售销量排行榜 星越L夺冠

    一季度燃油车零售销量排行榜 星越L夺冠

    2025年4月29日
     【一季度燃油车零售销量排行榜】随着新能源的持续发展,常规燃油车的市场空间也继续得到挤压。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国内燃油乘用车市场零售…
  • 1-3月汽车销量榜 一季度MPV批发销量排名

    1-3月汽车销量榜 一季度MPV批发销量排名

    2025年4月28日
     在一季度的汽车市场中,MPV车型的表现备受关注。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MPV市场批发销量为28.0万辆,同比增长32.8%,高于同期乘用车市场…
  • 1-3月汽车销量榜 一季度SUV批发销量排名

    1-3月汽车销量榜 一季度SUV批发销量排名

    2025年4月27日
    在2025年一季度的汽车市场中,SUV车型的竞争态势愈发激烈。各品牌纷纷发力,凭借独特的产品优势和营销策略,在销量排行榜上争得一席之地。下面,让我们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