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自主品牌的集体发力已经被媒体炒了又炒。甚至有媒体预测,2007年将成为中国车元年、成为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力量对比转变的标志年。
自主品牌真的到了高唱凯歌的时候吗?笔者认为不然,很多自主品牌经销商也摇头说不。26%的市场份额固然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成绩,但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自主品牌仍然给消费者“品质不过硬的低档车”印象,很多自主品牌仍然在“亏本经营”。
甚至有经销商用“严重亏本”来形容现在某些自主品牌的生产状态,这并不完全归结于自主品牌在生产成本控制上存在纰漏。
品牌力,总是一个让民族汽车人头痛的事情,知名汽车品牌在进入中国之前就已经完成品牌积累,所以,凯美瑞至今仍疯狂热卖,卡罗拉还没进来,大家已经伸长了脖子。
在成本控制上,品牌力也同样具有优势,至少有成熟的生产组织经验、长期稳定的价格采购、配套供应商供货稳定、价格体系几经考验、产销流程良性循环。
自主品牌汽车的利润空间普遍比合资品牌狭小,更不用说进口品牌了。这里面不排除出于市场竞争的考虑,倘若是出自对民族利益的维护就值得尊敬了。自主品牌的建设者当中并不是没有这样的“傻人”,放着国外的高薪和优越环境不要而投身中国民族汽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