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油耗公布
前不久,报纸、网站纷纷刊登关于31家汽车企业的400余款车型综合油耗的文章,有的媒体还将其中的某些企业产品油耗量与公布的油耗量进行对比。对比显示,一些车型每百公里实际综合油耗和理论油耗最大误差达到4升,因此,有网友留言:企业缺少诚信,企业欺骗了我们。
理论油耗与实际油耗的误差在多大范围内是合理的?
通过查找,记者发现大部分的网站只刊登了部分“公布”车型的油耗,全部的信息是什么?记者与媒体报道的两个主角取得了联系。然而,对方的答复却是出乎意料的。
“我们没有对外公布过汽车产品油耗。”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机中心)的工作人员断然否认。
“我们也没有对外发布过汽车产品油耗。”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的工作人员也斩钉截铁地说。
事有蹊跷?
质疑数据来源
根据媒体的描述,实际油耗被公布的来源有两个版本:一是中机中心,二是国家发改委。
记者首先致电中机中心,其工作人员说,他们确实曾发布过一个通知。
按照中机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引”,记者在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首页上找到了那篇被媒体传为事件源头的《关于公布轿车产品燃油消耗量(油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写明,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将对《公告》(103批至123批)中轿车新产品的燃油消耗量(油耗)予以公布。企业按照《通知》所规定的日期前核对公告中油耗数据并填写“油耗确认表”。这段文字的下方,列出了此次需要提供汽车油耗的企业名单和一张空白的“油耗确认表”。
从《通知》的内容来看,既没有传言中的31家汽车企业400余款车型的油耗情况表,更没有中机中心的字样。
记者再次拨通中机中心的电话一探究竟,有关人员对记者表示,“我们这次是配合发改委做有关的工作。如果要发布也是由发改委发布,我们没有发布权。”
证实了油耗不是由中机中心发布的,那么就只有向发改委证实有关油耗的情况了。记者在发改委的官方网站上并没有找到所谓的油耗测试报告,产业政策司工作人员说他们也不清楚数据的来源。
企业响应
记者仍然对此得不到证实。
中机中心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这次选择公布《公告》103批至123批中轿车新产品的油耗,是因为国家发改委规定企业从103批开始上报轿车产品的燃油消耗量,所以此次《通知》也是在这个基础上要求企业填写油耗确认表的。
有报道,《通知》公布以来,企业对于油耗确认表的态度很是漠然,油耗确认也没有引起企业的广泛关注。
但中机中心这位人士却表示,自《通知》公布以来得到了各企业积极的响应,企业对此很是重视,大部分企业也已经给予了最终的油耗确认,此次的确认和以前企业上报的数据的确存在一些出入,但数据的出入并不是很大。(作者:郭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