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车型进入了国内市场。其中,POLO不负众望,风光无限;但高尔、高尔夫却一蹶不振;还有些车型,如威姿,在经历最初的挫折后,逐步完成了与中国市场的磨合。
威姿,雨后彩虹
天津一汽2003年全新主推产品威姿在万众瞩目之下来到中国,一开始的市场表现颇令人失望。由于日本方面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没有进行充分的调研和了解,令威姿在国内市场策略产生了偏差。
不过,威姿认真反思自己的失误。一方面,及时调整,改进了市场营销的手段和方法,加强了与消费者之间的亲密接触与互动沟通。另一方面,天津一汽对威姿等产品的价位进行了调整,率先实现了产品的国际市场价位同步。最后,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
高尔夫,努力向上
在国外销量惊人的高尔夫自2003年进入中国以来,它的表现怎么会跟国外的相反呢?据分析高尔夫上市之初的价格定位过高,再次,高尔夫的上市宣传做得不到位,特别在华南地区,很少看到高尔夫的宣传表现。
现在高尔夫正努力向上,一汽大众已有推出新一代高尔夫的计划,并且新车型即将上市。
高尔,路在何方
高尔是国内首款三门版两厢紧凑型车。但在中国却创造了新车降价速度纪录。
高尔的品质是无可置疑,问题很可能是出在市场营销环节上。第一,价格失误。经济型轿车价格不菲。第二,高端消费品低档打造。厂家“去掉”了两个门,又去掉了空调和音响,几乎变成了“裸车”,把卖给青年人的“裸车”又定了个高价,这样无形中把高尔逼进了死胡同。第三,营销策略失误。错把时尚、前卫当卖点。
其实,一个全新的产品或品牌进入一个陌生的市场,总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关键要看厂商的调整和适应能力是否够强,是否能与消费者进行更有效地沟通,是否能制定出得当的应对策略。(见习记者 周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