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汽车产业走过了几十年时间,期间中外合资合作一直伴随着汽车产业的成长与发展,而中资企业之间成功的合作案例鲜有耳闻。在合资品牌下探、限购带来的消费升级等多个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自主品牌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残酷,整体销量也出现了连续7个月下滑的状况。在此背景下,抛开国资与民资的“有色眼镜“,自主品牌车企之间在研发平台、采购、运销以及海外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深度联合再被提及。
正在举行的“第十三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长安汽车党委书记朱华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一直倡导中国品牌车企之间要在多方面、多层次进行合作,联合的过程很困难,但是本来大家的实力都不太雄厚,联合是一个良性的选择。
外部加强联合之外,内功仍是关键。自主品牌能够生存下去,还能生活的很好,没有核心技术是不行的。“销量下滑的背后核心问题还是竞争力相对减弱,不是说自主车企越做越差,而是相对来说竞争力有所下降。产品背后的问题就是研发实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朱华荣认为,未来五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内,自主品牌能够保存下来50%已经非常庆幸了。
50%自主品牌或被淘汰
“我有一本‘葵花宝典’,专门是对中国本土品牌连续多年的研究。其实,从2010年开始到现在,自主品牌销量一直下滑,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最近自主品牌销量又是连续7个月下滑,这就是基本情况。“长安汽车党委书记朱华荣表示。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1月份到3月份,中国本土品牌乘用车销售188.53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1.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7%,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4.5%。201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22.2万辆,同比增长11.37%,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28%,占有率同比下降1.57%。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销量快速下降主要是因为消费在升级。10万元以下轿车的市场越来越小,这个时候合资企业又进入了。自主品牌必须要突破10万元车型的天花板,必须要做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利润。“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现实的状况是,很多企业在品牌还没有“站稳“的情况下,在羽毛还没有丰满到足以抵御大部分风霜雪雨之时,更多新的问题出现了!其中一个就是两极分化,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产品质量不用怀疑肯定是越来越好,市场份额却在下降。这就可以看出,虽然自主品牌也在努力向前进,逐渐提高产品质量,但是合资品牌也没闲着,也在快速发展,并且在逐步挤压自主品牌生存的空间。
“未来自主品牌能存活几家,这是非常困难的预测,我个人认为未来五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能够保存下来50%已经非常庆幸了。未来的竞争肯定是优胜劣汰,市场不允许存在现在这样的状况,就是销量只有几万辆或十几万辆的车企都在那里存在着。不乏这样的企业,靠地方政府支持点土地资源、搞搞房地产,一旦这个资源没有了,自身的现金流就出现问题了。“朱华荣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