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车市: 佛山 | 广州 | 中山 | 无锡 |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汽车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领驭”热销难掩上海大众尴尬

时间:2006-6-8 11:2:12  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如果上海大众不改变管理意识,就算频繁换人,就算出台新政策,也是换汤不换药。

  近日,有关上海大众的消息越来越多:新款POLO上市,帕萨特领驭和桑塔纳3000先后推出2.0L,连沉寂已久的途安也推出2006款新车。然而,这样一片繁荣之下却埋藏着隐患。

  记者在采访上海大众各地经销商中发现,帕萨特领驭2.0L由于配置太低,没有得到市场认可,销量主力还是老款领驭,2006款途安也因为桃木内饰屡遭非议,新款POLO则毁誉参半,更严重的问题是,经销商网络管理问题重重,变相压库、僵化价格管理、车型分配不公平,许多经销商对此怨声载道。

  “去年全国经销商亏了将近70亿,今年还不知道情况怎么样。如果上海大众不改变管理意识,就算频繁换人,就算出台再多的新政策,也是换汤不换药。”一位经销商老总对记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三座大山”压在经销商头上

  从去年3月份起,上海大众开始推行渠道整合。一年多过去了,整合的成果如何?上海大众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销商网络的调整计划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但没有透露整合的结果。记者从各地经销商处了解到,相比以前,上海大众在经销商管理方面有了不少改进,例如“反馈更及时”,“跟经销商互动也多了”,但还存在种种问题。

  “上海大众观念上有了很多改进,但比起丰田等企业来说,经销商管理、市场运作上还是有差距。”一位经营多家品牌集团的老总说得比较含蓄。

  “上海大众最需要改变的还是意识。”另一位经销商老总则更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虽然改革了很多次,但一些老的工作作风还是遗留下来,比如不重视经销商,经销商和厂商之间不平等,习惯把所有问题推到经销商身上;虽然(上海大众)频繁换人,但一直没有解决。”

  规模较小的经销商对此感触更深:“上海大众的作风是对越小的经销商越严厉,越大的经销商越宽松,动不动就威胁‘要么你就别做,好多人想做呢’。”

  更让经销商郁闷的是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变相压库。“虽然名义上不压库,但实际上有考核指标,每个季度不但有销售量需要完成,库存当量也得是1:1。”

  第二座“大山”:僵化的价格管理。“比如从市场竞争情况来看,某款产品实际只能卖10万元,厂商有些负责人却规定经销商必须卖10.5万元,也就是说无论实际卖了多少钱,开票都必须开10.5万元。这样表面上很好看,但实际上经销商负担更重了,至少税收上就多交了,更重要的是这种表面繁荣掩盖了很多内在问题。”一位经销商老总向记者透露,“只有领驭一款热销,其他产品竞争力不足,只能靠经销商让利促销,去年全国经销商亏损将近70亿元。”

  第三座“大山”:车型分配苦乐不均。经销商在和上海大众签订总体协议的时候,对所有车型都有经销权,但实际情况却是“苦乐不均”。“有些(经销商)就是拿不到某个车型的经销权,这也就是有些高层一句话的事情,给谁多照顾点,给谁少点。”有此“遭遇”的经销商老总对此忿忿不平却投诉无门。整体销售乏力不容忽视

  没有后续产品一直是上海大众的心病,但帕萨特领驭的推出使上海大众出现“第二春”。然而领驭的热销使人们忽视了其他产品的销售乏力,而且即使是领驭,新推出的2.0L也不被市场认可。

  上海大众推出领驭2.0L是为了“阻击”凯旋速腾等新竞争对手,也可以和老对手马自达6雅阁以及蒙迪欧抢夺市场份额,价格区间自然得维持在2.0排量车锁定的18万元到20万元左右,但配置却也因此降低,导致新品上市之后反响不佳。

  “买领驭还是1.8T,要不2.8也行,别买2.0,没意思。”一位在4S店工作近9年的朋友这样告诉记者。

  “领驭现在都得订车,卖得好的还是1.8T和2.8。2.0配置太低,确实不好卖。”在北京一家上海大众4S店,一位年轻的男销售顾问在要求不透露身份的前提下方才告诉记者实情。

  记者在上海大众4S店里还看到,新上市的桑塔纳3000 2.0L已经到店,不过卖得好的还是1.8手动舒适型。“价格摆在那里呢,新车那么多,桑塔纳已经不是那个价位的车了。”一位男顾客认为13万元到14万元的价格区间并不适合桑塔纳。

  2006款途安则没有改变途安长期销售疲软的状态,其桃木内饰受到的攻击最多。记者采访上海大众4S店发现,相对来说更受欢迎的途安2005款,在北京地区基本都处于缺货状态,只有石景山区的一家4S店表示2005款途安5座豪华型还有货。

  更让经销商感到担心的是,汽车业推陈出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老三样独霸天下的时代永不再来,任何产品都不可能长时间畅销,领驭的热销能维持多久还是疑问,上海大众没有后续的车型令人担忧。

  新款POLO还得过三关

  虽然上海大众公布的销售数据中,今年老款POLO销售看好,3月甚至出现难得一见的销售高峰,当月POLO销量突破4000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50%。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年北京地区POLO销售平平,即使是大经销商也只有“月均100辆左右”。另外,有经销商证明了老款POLO停产的传闻,“老款只剩下1.6L,新款出来之后,老款会停产。”上海大众公关部也证实了这一点:“老款POLO将逐渐被POLO‘劲情’、‘劲取’换代。”

  老款POLO命运未定,大家都把目光锁定在新款POLO上。毕竟新款上市对上海大众和经销商都是一件好事,虽然也是改款车,但上海大众希望它能复制领驭的辉煌。有经销商向记者透露,新款POLO“6月5日已经到店,正在培训中”,还有不少经销商一再提到“新款POLO下半年一定会卖得不错”。

  然而,外界对于新款POLO质疑的声音却始终不断。首先就是命名的问题,两厢被命名为“劲情”,三厢被命名为“劲取”。在POLO俱乐部和各大网站POLO的论坛上,对新命名的反对之声不绝于耳,甚至有态度激烈的网友声称“如果车后写上‘劲情’、‘劲取’就不买”。据记者了解,新款POLO的车身标识很可能不包括新名字,但新命名未能赢得多数消费者的喜爱,值得上海大众关注。

  如果说命名到底还是一个感性的问题,那么价格就是一个硬碰硬的问题。老款POLO好车不好卖的根源之一就在于价格。现在对于价格的猜测铺天盖地,但有一条是大家公认的,那就是既然上海大众一再强调新款POLO国产化程度高,那么其低端车型应该定在10万元以内,否则难以一打响。

  第三个横亘在新款POLO面前的则是质量关。国产化率是一把双刃剑,消费者希望国产化程度高,降低买车和维护的成本,但另一方面又担心国产化率高会降低产品品质。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因此新款POLO上市一年左右留下的口碑,对于长远销售非常关键。“新车上来,都能卖得挺好,关键得看后劲怎么样。”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为你推荐
  • 时代命题,丰田作答:以“懂中国”赢天下

    时代命题,丰田作答:以“懂中国”赢天下

    2025年7月23日
     时代大潮奔涌,产业格局重塑。曾为跨国车企带来丰厚回报的中国市场,在智能化、电动化浪潮的惊涛拍岸下,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阵痛。部分国际巨…
  • 7月第3周轿车终端销量榜 星愿蝉联冠军

    7月第3周轿车终端销量榜 星愿蝉联冠军

    2025年7月23日
    【2025年7月第3周轿车终端销量排名分析】上周,国内轿车市场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数据显示,7月第3周(7月14日至20日,2025年第29周)国内销量前五十的轿车车…
  • 全球最大800V 5C三元增混电池湖州下线

    全球最大800V 5C三元增混电池湖州下线

    2025年7月23日
     7月22日,蜂巢能源龙鳞甲二代电池在湖州基地正式下线。龙鳞甲二代电池是2022年发布的龙鳞甲电池迭代版,是全球已量产最大电量的800V三元增混电池,电…
  • 7月汽车销量榜:第3周新能源品牌销量排名

    7月汽车销量榜:第3周新能源品牌销量排名

    2025年7月22日
     【2025年7月第3周新能源品牌销量排行榜】上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数据显示,7月第3周(7月14日至20日,2025年第29周)国内销…
猜你喜欢
  • 7月第3周轿车终端销量榜 星愿蝉联冠军

    7月第3周轿车终端销量榜 星愿蝉联冠军

    2025年7月23日
    【2025年7月第3周轿车终端销量排名分析】上周,国内轿车市场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数据显示,7月第3周(7月14日至20日,2025年第29周)国内销量前五十的轿车车…
  • 7月汽车销量榜:第3周新能源品牌销量排名

    7月汽车销量榜:第3周新能源品牌销量排名

    2025年7月22日
     【2025年7月第3周新能源品牌销量排行榜】上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数据显示,7月第3周(7月14日至20日,2025年第29周)国内销…
  • 1-6月轿车销量榜 上半年中大型车销量排名

    1-6月轿车销量榜 上半年中大型车销量排名

    2025年7月21日
     2025年上半年国内轿车市场零售销量数据正式公布,中大型轿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也逐渐清晰,新能源车型与传统燃油车之间的较量愈发激烈。数据显示,今年1…
  • 1-6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上半年SUV销量排名

    1-6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上半年SUV销量排名

    2025年7月18日
     2025年上半年国内SUV市场零售销量数据已经公布,1-6月累计零售量达535.8万辆,同比增长11.2%。从榜单来看,新能源车型渗透率持续攀升,已超过48%,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