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专栏作家谢晗阳:昨日上午,在上海市江杨北路一家东风本田4S店门前,一位车主亲手烧掉了自己的一辆本田思域,并且拉上了抵制日货的横幅。对这条快讯的真相笔者暂无从得知,但不可否认的是,因钓鱼岛事件引发的抵制日货情绪正在你我身边迅速蔓延。那么,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抵制日货就是爱国?不抵制呢?二,抵制日本车意义何在?
事件现场,车后有大量横幅
我们在抵制,我们在爱国?
从网上收集的现场图片可以看到,这位思域车主拉起的横幅开头为“不忘国耻”。面对日益激化的钓鱼岛事件,对历史和如今的愤怒往往被揉夹在一起。贸易上的抵制成为国民发泄这种巨大愤怒的重要途径,而且这种抵制还被给予了一种看上去很实际的作用:日本伤害我们的主权,我们便伤害其经济。韩国人一直以来都十分抵制日本车,并且钟情于自己的韩国车,这点更成为我们全民抵制日货的一种依据。但是,韩国与我们情况实际上是不同的,韩国人的抵制从未间歇,暂且不评论这样一种方式恰当与否,关键是我们的抵制是“不可琢磨的”,矛盾来了我们抵制,矛盾不足以勾起历史和现今的仇恨则照买无误,否则,这位车主也不会之前去买一辆思域了,而他也许也不曾想到有一天会亲手烧了自己的爱车。我们应该不忘国耻,但不是号召大家去持久的抵日,也不是振臂一呼期望全民参与这种暂时性的抵制,抵制和爱国之间本不应有着机械的联系。
“一些连街边小偷都不敢呵斥的人,却勇于高呼灭了小日本!一帮连活着的人民的痛苦都漠不关心的人,却有脸说不忘死去的同胞。有那么一种人,在日本叫法西斯,在德国叫衲粹,在中国叫爱国者!”这是王朔先生前不久说的一句话,将其用在这里,改一下更合适:一些平时连自主品牌看都不看一眼的人,却在此时要抵制日本车!一帮花着公款买雷克萨斯的人,却有脸说大家一定要爱国。有那么一种人,有的叫崇洋媚外,有的叫贪官污吏,此时都叫爱国者!很多“爱国者”喜欢看热闹,打着抵日旗语,鱼目混珠,唯恐天下不乱,希望给所有人贴上“抵制便是爱国,不抵制便是卖国“的标签,这就是他们全部意义所在,至于何为爱国,他们并不关心。不否认有许多人通过抵制日本车来表示心中的不满,但喜欢看热闹,喜欢盲目爱国以带来刺激的更是大有人在。抵制日本车者就是爱国真的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就算在如今矛盾激化之时,不抵制日本车也不能说成是不爱国,公开“买”钓鱼岛的是日本政府,不是本田,也不是丰田,不能把一个政府的错误行为归咎于该国的民众,也不能归咎于由国民参与构成的企业。“不忘国耻”首先要了解国耻,实际上,几十年前发动战争的是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不是民众,不是某个企业,民众和企业永远都不希望打仗,这样只会让企业凋敝,生灵涂炭。所以,如果就事论事,我们要骂日本政府,但日本车企是无辜的,不抵制不能说是不爱国。
抵制意义何在?
08年夏天,国内曾爆发了抵制法企家乐福的浪潮,国内大大小小几百家家乐福超市被迫关门,店面被砸,货物被抢,损失惨重,可如今每到周末,家乐福的收音窗口还是排起长龙队,生意依旧。很多人说盲目爱国后又开始继续为外企做贡献,意义何在?实际上,我认为这句话本身就是在盲目爱国,家乐福所吸纳的就业人数,家乐福为地方的税务贡献等等都是对我们自身有好处的,所以,大家给家乐福做贡献不仅利了别人,大家打砸家乐福也不止伤了别人。
以丰田为例,丰田在国内通过合作分别建立了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两家企业对车款行国产,这对地方税收以及一汽,广汽的技术进步都有贡献,同时代工生产丰田汽车亦会为国内两家车企带来可观的利润。如今抵制日本车,甚至是像这位思域车主焚车,为的是让了丰田销量的下滑,但下滑最厉害的无疑是国产车型,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让一汽与广汽被误伤,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假么?而不管如何抵制,日本车在中国的重要地位不会受到影响,如同家乐福事件,在事件平息之后,大家还是会去买,日本品牌还是会凭借自己的实力占据车市半边天。
矛盾激化,我们爱国热情需要发泄,但一定得通过抵制吗?国货当自强,但国货首先要自强才行!有一天,国内车企实力增强了,能与日企一争高下了,这才是真“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