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环节征税二十余种
公众似乎找到了答案:每消费一升汽油,有接近7成是在为油品本身买单。但这个貌似合理的答案却很可能是错误的。
事实上,除了零售环节的税直接影响消费者,上游的巨大税费支出也难以辨明是否完全没有转嫁到下游终端。耐人寻味的是,油价尽管是由国家发改委价格部门统一定价,但 “两桶油”屡屡出手呈上涨价请愿书,甚至多次采取对民营加油站断供等“逼宫”手段。
从记者通过中石油渤海钻探公司内部获得的一份资料上看,我国目前实行的石油财税制度共涉及26个税费种类,其中,陆上油气田企业的税费种类共17个。这些税费种类中,只有采矿权价款、采矿权使用费、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土地使用税和特别收益金6个税费项目与油气资源有关,其他税费项目则都是通用项目。
石油系统内一位资深人士为记者对比了埃克森美孚与中石油的税负成本。据悉,这两家公司同为上下游一体化的跨国石油公司,业务范围、类型等方面非常相似。结果显示,中石油本土税负高于埃克森美孚整整一倍。
“我们石油行业是在通用项目基础上附加其它税种,项目繁多。 ”这位人士呼吁为油企减负。不过,在垄断企业经营不透明的大环境下,油企减负能否等同于让利于民,却充满了悬疑。
降油价才最实惠
“减税?就好比海关降低奢侈品的关税,你什么时候见过奢侈品降价?因为是垄断企业在经营,比方说消费税如果降低,仍是由石油公司代缴,减税未必会传导到销售终端。”尽管按照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李晨的计算,中美终端油价税收差距达到1.62元,不止一位业内人士在面对记者 “是否应该减税”的问题时,却都持否定意见。
令“两桶油”尴尬的是,其经营成本如一团乱麻的长期状态,已让公众失去了基本信任。此前在公布2011年业绩时,中石油、中石化分别叫亏原油加工业务多达600亿元和348亿元。但市场和学界的普遍判断是:“两桶油”很可能向上游转移利润。
转移的数额更是被分析为500-1000亿元。还有观点指出,两家公司是有意混淆自采油与外购油,以低价品卖高价。
记者注意到,近日随着国际油价的连跌不止,截止上周五国内三地原油变化率就已达到-3.57%,预计6月8日将破-4%,再次打开降价窗口。对此,多数分析都认为,与其“虚无缥缈”地减税,不如“脚踏实地”地降价。
延伸阅读
电价中10%是附加费
和油价一样,电价制定也是受发改委价格部门管控。但如果细究起来,每一度耗电所收电费中,也有近一成与电价本身无关。据悉,电力作为一项公共服务业,需要居民进一步支付辅助的成本,即随电价征收的政府性基金和附加。记者综合多地在国家电监会网站上公开的电价构成明细,注意到这部分费用主要包括5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农网还贷资金、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等。这些费用占电价多大比例?各地情况不同。参考2011年11月山东电网销售电价来看,青岛市政府性基金共计占居民电价的8.5%。同样的方法测算辽宁省沈阳市政府性基金共计占电价的比例在9.7%;而南方广西省的比例则高达9.8%。以之前被爆建民间电网电价比国网低1/3的魏桥集团所在地的山东滨州为例,从2012年开始,一般工商业用电,电压等级1千伏-10千伏之间的,每度电价格为0.8024元,其中就包括6项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分别为:农网还贷0.02元、三峡工程建设0.007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0.01元、中央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0.0083元、地方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0.0005元、可再生能源基金0.008元。另外1项是农维费0.0059元。这些附加费用大概占整个电价的7.2%。综合来看,五项政府性基金均涵盖在居民电价构成中,占比从3%至10%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