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遇寒冬产能过剩 加价卖车将成历史

来源:时代周报

    以“现代速度”著称的北京现代,是过去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北京现代从年销量5万辆到产销突破百万辆,只用了10年时间。 2014年,北京现代达到112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8.6%,但其2015年销量目标仅仅定为116万辆,目标增长率只有3.6%。

    调低增速目标的同时,另一边厢,北京现代却在沧州、重庆两地同时开建两大工厂,两厂投产的日期都定在2016年,预计届时将新增产能60万辆左 右,使得北京现代的产能能够达到160万辆的规模。虽然产能的扩张对其在市场竞争中“坐三保四”很有帮助,但是如何把这些产能转化为实际的销量也是考验北 京现代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课题。

    作为去年乘用车销量冠军,一汽-大众在2014年实现了18%的销量增长,但其今年的目标增长率仅3.9%。而在2014年销量目标直指110万辆的东风日产,今年则“低调地”将年度目标下调到100万辆。

    销量领跌的另一面是,一汽-大众位于青岛和天津的第五、第六工厂还在有序筹建之中。按照产能规划,到了2017年,除去尚未正式投产的天津工 厂,一汽-大众将产能提升至234万辆,另据其2020战略规划,一汽-大众5年内的产销量要达到300万辆的规模。根据目前一汽-大众170万-180 万辆的估算产能计算,一汽-大众需要在未来5年实现每年15%的增长才能基本完成2020战略关于产销量的目标。

    汽车市场分析师封士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汽车企业自己都已经意识到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步入缓速增长的稳定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像一汽-大众这样的战略目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扩张与收缩并存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阶段,容易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产能过剩。日前,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在工信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经济运行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结构调整、化解产能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

    今年以来,部分国外媒体和第三方机构相继发布消息称,通过对中国主流研究调查机构、汽车厂商的咨询,和对车企在华产销规模数据的大概汇总,得出 以下一组数据:今年车企在中国总产能(极限产能)将达5000万辆的新高,较上年提升20%;而业内对2015年中国新车销量的预期值普遍只有2500万 辆左右,同比增幅仅7%。这意味着,在全部产能投入使用之后,中国汽车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将只有50%左右。

    实际上,“产能过剩”一说早在9年前就被提及。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其中首次正式确认我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而在此之前,发改委官员也在不同场合公开表示,中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现象已经存在。

    正因为此,外界对彼时汽车销量的预测趋于悲观,而车企也在产能扩张方面持保守的态势。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一个巨大的惊喜。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历年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汽车销量超过72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5%,第一次超越日本,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汽车消费国。其中,产能727.97万辆,同比增长27.32%,私人购车比例上升至80%,成为了轿车市场的绝对主体。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