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政策的汽车市场(仅限北京),有相当比例的汽车消费者选择了急于提现车的消费方式,其急切购车的心情和渴望绕过政策的束缚选择捷径的做法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是有句俗话讲“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消费者“欲速则不达”的消费现状并非不存在。如果在消费过程中一不小心购买到了库存且具有瑕疵的车辆,那可就真的不是像开篇中提及的“换钱”那么简单了,也就是说,我们的损失是一定会有的。
其实,很多消费者对于库存瑕疵车的概念还是停留在款式老旧、销售业绩不佳或是由于长时间的滞留从而导致车体部分零部件受到腐蚀、老化甚至部件的功能性下降等方面,但实际上汽车市场中所谓出镜率和消费收视率很高的热销车型中也可能存在着库存瑕疵车,更何况前阵子汽车市场哪里是买车啊,简直是在“抢”!
对于热销的车型中但凡有一家店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到现车那可就称得上是“大功告成”了。由此看来,正是由于我们的消费市场太过于火爆,从而导致出现了消费者占车购买的非理性现象,而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购车人的恐慌消费情结造成的。鉴于如此之情况,如果汽车经销商只顾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顾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那么库存瑕疵车浑水摸鱼以次充好的现象将一触即发,强势卖方市场让无德的商家乘机钻空有利可图。库存瑕疵车辆一旦出现问题时其处理问题态度的滞后不积极,更有甚者把责任推脱得一干二净,让消费者有苦说不出,鉴于目前的状况要是走背字儿赶上库存的瑕疵车了,才叫做“买不是,不买更不是”呢。
但是,也有很多商家在如何处理和对待库存瑕疵车的问题上面,有着非常积极的态度和比较可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说事先与客户沟通做到让客户知情购买,并且在消费者最为关注与敏感性最强的价格问题上给予相当的优惠,其实有的消费者还是愿意购买一些问题很轻而且价格有优惠的车型,“明说”在销售瑕疵车方面才是真正的双赢之道。从另一方面讲,在消费者选车的过程中避免买到库存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看车辆发动机的生产日期并记录下来,这样确保选中的爱车不会被换走,其次可以通过轻踩油门听发动机的声音是否稳定,最后可以采取依次听开关车门的声音来判断车辆装配和工艺的好坏。
总之,库存瑕疵车也是车,营销之道要积德。我们的厂家也好经销商也罢,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注意自身的服务,不能降低标准,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不能伤害消费者的利益,否则将是企业长期的损失。张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