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进行重大人事调整,董事总经理萱岛幸久被调离,原日产汽车公司副总裁桥本泰昭接任董事总经理一职。随着新总经理的上任,日产中国也将迎来新机遇。而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内,日产(中国)公司并不平静,相关的利益纷争已经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尤其是其所重点负责的英菲尼迪品牌的发展。
新任日产(中国)董事总经理桥本泰昭
1 市场部及公关代理变动频繁
作为日产(中国)比较重要的市场部门,曾遭遇整个部门包含部长在内的员工全部离职的窘境,这在一个发展运营状况比较良好的公司是不可能发生的,并且市场部担负着制定年度营销目标计划、对消费者购买心理和行为的调查、 对竞争品牌产品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对竞争品牌广告策略、竞争手段的分析、新产品上市规划的制定等等,市场部门的动荡无疑最终影响到的是产品销售,而品牌公关代理的变动则影响整个品牌宣传规划。
与市场部的变动相比,作为日产(中国)工作重点的英菲尼迪的品牌公关代理的更迭更是令人惊异,在品牌导入的一年多的时间内已经更换了四家公关代理公司,发布之初是由奥美国际所代理品牌宣传推广,短短几个月后就变成了宣亚国际,接着到去年9月的成都车展已经变成了万博宣伟,而这还不算完目前西岸奥美又接手此项“重任”,而随着新领导的上任,品牌公关是否还会再次变更,暂时还无法判断。不过,这样接连的更迭对于一个大品牌来说显然是不利的,毕竟每一个品牌公关公司的做事风格与方法有所不同,换新的一家无疑将是对上一家工作的否定,这将对品牌宣传连贯性产生较大影响。而市场及公关代理的频繁变动只是表面的问题,更深的问题在日产(中国)存在着。
上任日产(中国)董事总经理萱岛幸久
2 高层矛盾影响日产(中国)向前发展
据一位来自日产内部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介绍,日产(中国)人事动荡主要是源于前任董事总经理萱岛幸久与进口车事业部总监上远友贵彦之间存有矛盾,虽然上远友贵彦在职位上属于萱岛幸久的下属,但由于其背后有日本日产方面的高层支持,是两人之间的权力争夺愈演愈烈,从而最终演变为萱岛幸久被调离。
进口车事业部总监上远友贵彦
在过去的2007年,当初处于被日产(中国)管理的东风日产已经崛起,去年东风日产实现整车销量271,915台,比2006年增长33.6%,超过了行业平均增长26%的水平,市场占有率达到5.1%,东风日产的行业销量排名也由第9名跃升至第7名。突出的业绩使东风日产获得肯定的同时也获得更多的权力,越来越多的新车型被拿到东风日产生产,而日产品牌的进口车型也在去年正式纳入东风日产渠道内销售。而这样的变化使得日产(中国)的全部精力放在英菲尼迪身上,作为进口车事业部总监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能寄望于英菲尼迪为自己创造业绩,控制了英菲尼迪就相当于控制了日产(中国),毕竟已没有其他车型可以管理了,而萱岛幸久作为董事总经理自然也不能放过这样的机会,因此两人之间对于英菲尼迪的“钟情”及对真正权力的争夺,最终演化为双方的矛盾,进而影响到日产(中国)内部团队的发展。
3 权力争夺 英菲尼迪成最终受害者
即将引入的英菲尼迪EX35
而在过去的一年中,日产(中国)的主要工作就是推进2006年11月引入的英菲尼迪品牌,由于高层间的权力争夺,最终影响到日产(中国)市场部及品牌公关拓展,作为主要工作的英菲尼迪自然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英菲尼迪去年全年的销量1550辆左右,月均130台左右,而在豪华车领域的奔驰、宝马、奥迪、雷克萨斯等品牌年销售量早已破万台,其中奥迪品牌已经突破10万辆,而在去年10月底才发布的新BMW 5系长轴距版,单月已接近2000辆左右,就是与同样来自日本的雷克萨斯相比也同样差距明显,在2007年雷克萨斯累计销售达20000台,虽然英菲尼迪导入中国时间不是太长,但这不能成为销量不好的真正原因。日产(中国)的不平静最终使其销量受到了影响,而随着新董事总经理的到来,双方是否会有新矛盾,暂时还无法判断,只能希望不会再影响困境中的英菲尼迪。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过去的一年中日产(中国)的内部很不平静,这也直接导致了相关工作受到了影响。随着新董事总经理桥本泰昭的上任,这种状况是否有所好转呢?近期将会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