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据记者了解,多年来,关于乘用车柴油化的争论一直不断,正方的观点侧重于柴油车的经济环保性,而对立方的观点则在于柴油油品供应的滞后以及彼时国内柴油的短缺。
“在此之前,国内柴油供应确实会出现不足的情况,所以当时的柴油首要就是要保障农林牧副渔以及火车等交通工具的供给。”博世汽车柴油系统有限公司销 售总监茅淳渊告诉记者。然而从2010年开始,由于电气化以及交通工具运载效率的提升,传统的行业对柴油的需求在逐渐下降,柴油已经从此前的短缺状态逐步 进入过剩的状态。
与此同时,备受关注的油品质量也在得到提升。从今年1月1日开始,全国范围内的国四柴油供应已经到位,而到2016年1月1日,东部将有11个省市会提前供应国五柴油,而到2017年初,全国范围内的国五柴油供应即将到位。
不仅如此,经历了多年的推进,柴油发动机此前被人诟病的“噪音”等问题也在逐渐得到解决。因此,在茅淳渊看来,“现在推广乘用车柴油化,确实是一个有利的时机”。
近年来,确实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在乘用车上采用柴油发动机,如长城哈弗、路虎、东风、江淮等车企。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国内市场上能买到的 柴油车仅有2款,而眼下,这一数字已经增长至86款。而在工信部此前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柴油机高压共轨技术更是成为为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 “添砖加瓦”的一部分。
不过,要实现柴油发动机乘用车的大规模应用,依然难度重重。一方面,虽然国家鼓励,但柴油机的乘用车并无太多的政策补贴,更多的车企依然希望通过新 能源技术来一步到位实现目标,毕竟后者有巨额的国家补贴推动;二是在眼下,由于规模较小,柴油发动机的成本依然高于汽油,这也让成本敏感性的消费者对其持 有观望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