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业9月的产销数据已经公布,前三季度的市场销售不容乐观。
从总体情况来看,2011年第三季度国产乘用车销量达到894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0%。
尽管从总体数据上还看不出危险的信号,但是从每一个汽车企业的市场销量就能够感觉到危机的存在。
在前三个季度中,只有5家汽车生产企业完成了预期的目标,更多的汽车企业没有达到自己的销售预期,最严重的情况是,有些汽车企业在三个季度中,连全年预期销量的一半都没有完成。
从媒体披露的一些情况来看,所统计的前三季度26家车企乘用车总销量778.48万辆,未完成的销量超过30%,这就意味着,2011年第四季度的任务非常艰巨。
但是,从今年市场走势来看,第四季度并不乐观。因为,世界经济形势仍然没有好转,中国通货膨胀仍在继续,汽车优惠政策的负面影响还没有消化殆尽。
股市的持续低迷,以及房地产市场的下滑,同样让整个社会的购买力与热情不断下降。
可以说,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将维持目前这种产销状况,甚至还有可能恶化。
如果大多数汽车企业完不成年初制定的预期目标,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呢?
一家企业在制定当年市场目标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当年的市场形势,而且要充分调动企业各种资源,制定生产计划,以备预期销售目标的实现。
这种生产的筹备,是在销售目标制定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就进行的。
比如,一家汽车企业制定了全年100万辆的销售目标,那么这家汽车企业就必须保证全年至少要生产出100万辆汽车。
但是,突然,由于预测系统出现问题,或者市场形势发生变化,那么只能完成80万辆甚至60万辆的销售,那么多准备出来的20万辆或者40万辆的产能如何消化呢?
按照2010年1800万辆的产销数据,2011年增长10%的话,就是2000万辆左右。但是由于2010年同期增长都在30%以上,因此,假如每一家汽车企业还是按照30%的增长率来制定2011年的产销规模的话,那么2011年的产销规模应该在2300万辆以上。
也就是说,按照预期,2011年就会有300万辆以上的产能过剩,甚至还高。因为有些汽车企业制定的增长率要远远高于30%。
一家汽车企业的产能过剩,可能只会累及一家汽车企业,但是整体的市场出现过剩,那么就会出现汽车产业的系统过剩。这种过剩,将不仅仅涉及到整车生产企业,同时也将影响到大量的汽车配套生产企业、汽车经销企业。
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一般都会在年初或者上一年年底,根据自己对未来一年的产销数据预期,签订供货合同。那么大量的汽车企业也会根据整车生产企业的要求可能增加采购大量的原材料、设备,以及招募更多的工人。
而如果这个链条一旦从销售环节断掉的话,首先波及的是这些配套供应商,因为市场销售不利,资金回笼困难,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就很有可能将困难转嫁到配套企业中去,特别是拖欠货款。从而造成许多配套企业发生经营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