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论是新车还是二手车,其销售情况比年初的“悲观预期”要好很多,以至于很多汽车厂家措手不及,很多车型供应不上造成价格的“虚假上涨”,造成了用户的持币待购,其实最近和很多行业内的人聊天,还有研究了一些数据和国外的资料,我认为2009年应该是中国汽车的降价“大年”,很多车型的价格应该至少下降10-20%的一个档次,有些车型甚至将与国际价格相接轨,可能还会更低。
我们认为2009年汽车降价的可能性非常大,至少有10个主要的因素:
1、普遍的恐慌造成合资厂家降低利润预期
最近可能大家都看到了国际新闻,丰田公司自1958年以来首次出现亏损状况,尤其是美国市场下滑了31%,丰田都如此何况通用、福特这些在泥沼中挣扎的“资本主义大锅饭企业”,虽然国内合资厂家的中方对于2009年的信心都不错,甚至是乐观的,但是毕竟技术在老外手里,重要话语权中方有时候还是分量不足,因此很多时候不得不看老外脸色,因此在全球低迷的状况下老外是很难在中国“赌一把”的,还不如真正的“薄利多销”更稳妥。因此厂家降价09年将不再是新鲜事。
2、自主品牌将成为政府扶持重点
政府对于自主品牌的支持和理解越来越“高调”,与其让老外大把大把赚钱,还不如扶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国有的那些“公子哥”不争气,那么那些“野孩子”如今出息了,不如把未来放在这些自主品牌上,那么扶不起的阿斗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吧。也许大家觉得吉利的李书福豪言壮语,但是想当初谁能想到如今的吉利呢?自主品牌主导的价格战将由现在的8万元以下逐步扩展到15万元左右,甚至是更高。
3、汽车制造成本大幅下降
汽车制造成本的下降是汽车价格下降的一个刚性的因素,原材料,比如汽车大量使用的钢材、铝材等金属材料的价格目前跌入低谷;汽车技术部件,比如ABS、气囊等,由于供应商的日子难过,目前国内的整车采购价格明显下降;人员成本,看看那些好一些的品牌厂家,不涨薪水就算阿弥陀佛,有一些厂家甚至大批量裁员降薪,总体人工成本下降,同时人员的竞争意识加强,企业效率将会提高;资金成本,从银行贷款的利息下降,包括各个相关环节的资本成本。汽车制造成本将根据车型和品牌有不同程度的5-30%,甚至更高的降价空间。
4、汇兑优势将提高
这方面一般用户比较难理解,比如说目前的一汽大众迈腾,由于部分技术和部件全球采购,甚至是欧洲、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地区。国际结算一般是美元和欧元,简单举例:原来一台车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从国外进口,购买价格为1万欧元,当时汇率1:11.5,目前1:10,那么人民币少支付1.5万元,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兑优势将在汽车行业更加明显。那么大家仔细想想,国外原来进口车5万美元的车,1:8.8购买应该支付多少人民币,如今1:7应该多少呢?那些还在高高等待“钓鱼”的进口车,今年日子难过。
5、政府政策将鼓励汽车企业补贴企业
汽车产业作为国家重点产业之一,其在人口就业、带动经济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家的关注和支持必不可少。因此政府在某些情况下的“补贴”将带动汽车企业的发展,那么谁能拿到更多补贴呢?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必然优势更大,此外补贴后的价格要是还“居高不下”,那岂不是“自寻死路”。
6、经销商买断销售成为竞争新策略
经济危机对于那些有实力的大企业来说也许是并购和提高竞争力的最佳手段,因此很多资本比较充裕的品牌经销商开始与厂家“携手”,采取大批量买断方式,一下子把价格拉下5-10%都属于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市场的重新定位就将按照最低价格开始下探。只要有人买断,就会有人降价!
7、消费者捂紧裤腰带
虽然中国消费者很少“负债经营生活”,但是未来不确定之前很多消费者还是“花钱很仔细”,尤其是经济危机的特殊时期,虽然有着强烈的车辆需求,但是“观望”的情况将在6月前后出现,后半年汽车经销商和房地产经销商一样,都将面临“年终任务”的问题,不降价的可能算是异类了。
8、新产品的新定位
作为产品营销策略,降价总要有个“借口”推陈出新往往是厂家惯用的手段,老车型给新车型让路等等,从桑塔纳和桑塔纳2000,花冠和卡罗拉到今天的依兰特和依兰特悦动,重新的价格定位往往通过新产品的定价就能反映市场的状况,所以我们对新车型的定价是拭目以待!
9、搅局者增加
暂且不说较多的中档以下的车型,以豪华品牌为例,沃尔沃终于不甘寂寞,开始了“价格战”S40低于宝马3和奥迪A4至少10多万元的价格已经引发经销商之间的“剑拔弩张”。S80L也未必能让宝马5系、奔驰E系列掉以轻心,高档车的“价格吸引力”在经济低迷情况下是否有效我们不如看看市场的最终表现。
10、库存压力和泡沫
房地产有泡沫,尤其是价格,汽车呢?主要是销售量的泡沫成分,每年的销售量中有多少都是库存没有销售的车辆?这些库存车辆的处理将成为对新车的“价格威胁”,比如大批量的试驾车、展车等等,变相降价将成为“暗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