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汽车市场“饥渴声”一片,尤其是接近岁末,一些消费者渴望尽早开上新车,商家加价提车之风因此愈演愈烈。
加价车型多为城市SUV
上周末,周先生在车展上看中了一辆刚上市的城市SUV,正想出手下单,就被告知要加价5万元,而且还要等上一两个月才能提车,这让他郁闷不已。
“车子本来就是消耗品,现在加价买了,说不定过几个月就降价了,那岂不是得不偿失?”周先生不得不把目标转向其他越野车型,可是搜寻了一番,发现目前市场上畅销的几款城市SUV都需要漫长的等待。
昨日,记者从几家汽车经销商处了解到,目前一汽丰田RAV4、东风本田CR-V、汉兰达的订单提车时间都排到了明年的五六月份,此外,刚上市不久的进口大众途欢和进口奥迪Q5也都需要几个月的等车时间。
货源不足成主因
一款合资越野车两三个月前还只是加价五六千元,现在已经提到了上万元,更有甚者加价五六万元。但是,“现在即便是加价也是难以提到现车。”一名经销商如是说。
一汽丰田某经销商向记者表示:“厂家确实是产能不足,一个月才提供10来辆,现在手上还有20多个订单等着交车,估计这种货源紧张情况要等到明年一季度后才能得以缓解。”但是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除了一些厂家确实因产能制约外,个别加价提车实则是汽车厂家在有意控制市场投放,采取“饥饿营销”,以达到最大获利目的。
加价提车是把双刃剑
“加价提车”和“饥饿营销”是把双刃剑,汽车厂商在获利的同时有可能会失去更多的消费者。“长时间的等待让有些客户索性退订,订单流失也是相当厉害。”一名经销商告诉记者。
对于加价提车,浙江越人律师事务所詹海霞律师告诉记者,汽车厂家规定的只是一个指导价,并不是政府定价,汽车买卖双方只要是出于自愿,加价销售不算违反法律法规。话虽如此,加价提车的人还是占用了之前已经排队等车的消费者的资源,可是多数消费者对于加价提车更多的只是无奈与默许。
加价提车,到底是汽车厂商的一种销售手段,还是经销商面对厂家产能缺失情况下无奈的做法?加价车是否真值得多掏钱?在掏钱下单之前,消费者还需冷静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