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聪明的商家在对面开了另一家同样的店,第二家店在商品销售的价格上总要贵一点,结果第一家店的生意骤然火爆。这是因为买家对两家店的价格相比较后,觉得同样的商品价格便宜就会更愿意购买。表面上两店各自经营,但事实上,两店的投资者却是同一人。
消费者与厂商的买与卖博弈,在车市同样可见。厂家一边大声说坚决不降价,一边却暗地支持经销商让利促销。在今年“金九银十”逼近之时,车市并没有出现厂家官方车价跳水狂潮的迹象,然而,经销商自身下调车价已是激流暗涌,如超过万元的让利让购车者真有点心痒痒。而另一方面,对见惯车价下滑的消费者,常把经销商暗降看成是厂家官方调价的先兆,为了等官方降价而收紧钱袋。
但事实上,并非都是这样。不少厂家为了避免频繁的降价而挫伤品牌美誉度,又不得不应对市场变化,就借经销商之手,通过经销商自身降价,再给予一定的返利补贴,让经销商制造大幅让利清仓促销的迹象,以吸引消费者。很明显,在目前整车销售利润十分微薄的情况下,经销商动辄过万元的降价并不会轻易抛出,按惯例会选择送精品的形式进行促销。聪明的消费者,并不用刻意等官方降价,经销商自身让利,已是厂家的市场策略,面对这种调价,一旦市场反应回升,经销商就有可能“缩水”优惠。
另一种情况,并不排除部分品牌为了获得厂家年终返利而进行一些车型“抛价”,但“金九银十”显然还不到经销商冲刺全年任务的生死攸关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