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花费几万甚至十几万、几十万的辛苦钱买的车,一旦出现了问题,难道就只能忍气吞声的任人宰割了吗?保修时间缩水、保修范围缩水、保修质量和态度比较差这些都是许多车主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其实,所有的这一切,在买车之初有些厂家以及经销商就已经埋下了定时炸弹,甚至不止一颗……
国内销售的汽车产品,无论是原装进口、完全国产或者是中外合资的车型,大多都只提供了2-3年或者4-6万公里的保修期限服务。正常来说在保修期所规定的时间或者行驶里程中,消费者在常规的使用条件下使用车辆,车辆由于制造、装配及材料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各类故障或零部件的损坏(丧失使用功能),经厂家授权维修站检验并确认后均由厂家提供无偿维修或更换相应备件。
从了解到的这些规定来说,似乎汽车保修无可厚非,人家也说了给你提供无偿维修或更换相应备件。不过,买了车之后,我们经常会发现,所谓的几年几万公里保修并不是全部项目,几个月之后更换电瓶就已经需要自费,各种塑料件很快也已经出保……真正能完整享受3年6万公里保修的只有发动机、变速箱这些主要部件。真的是这样吗?
调查 多款车型保修细节深入了解
带着上面的问题,笔者走访了几家著名品牌的4S店,想深入了解一下几款车型的保修细则。
中华尊驰
中华尊驰可以说是开国内汽车保修的先河,号称提供10年20万的超长整车保修,翻开保养手册我们却发现,能享受10年20万公里保修的也只有动力总成相关部件,其余的各个易损部件保修细则也有说明,时间则要短了很多。在和4S店售后服务人员咨询后也得到同样的答案:减震器、刹车系统保修时间为1年或6万公里,玻璃升降器等一些易坏部件的保修时间为3年或6万公里。看来,10年20万公里的保修时间也只是一个宣传的大口号,并不是所有的部件都能享受到这个保修条例的。
新马自达6
新马自达6承诺保修时间及里程为三年或六万公里,但是其中乘客仓内、外的制品因材料或制造质量问题经鉴定为一起责任的保修期为一年,各类装配调整问题引发的缺陷保修期为一万公里,蓄电池及各种液体保修期为6个月,而未经一汽许可对轿车或总成零部件进行维修、换件、改装造成的相应损坏不予保修;到非一汽马自达销售服务店进行保养或维修的车辆不予保修;玻璃、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电镀件等易损件以及制动盘、制动片、离合器片、减震器等易耗件均不予以保修……类似这样的不予保修条款有17条之多。
本田思域
本田思域是比较热门的中级车型,整车提供2年/6万公里保修,但据笔者调查,一样是有附加条件的:首先,不在4S店按时做保养不予保修;其次进行私自改装之后相关部件不予保修;另外,火化塞、离合器片、制动盘/片、保险丝、电瓶这些易损易坏部件也不属于保修范围内。在保修手册里似乎没有明确悬挂、玻璃升降器是否属于保修范畴,4S店表示玻璃升降器不属于保修范围,但是,针对思域频繁出现的玻璃升降器故障的问题,本田提供了免费更换的服务。
奥迪A6L是目前国内销售量最大的商用高端车型,A6全系列提供了2年不限里程的保修服务。公务车跑的比较多,不限里程的服务到是贴近消费者,而且玻璃升降器、减震、车载音响这些部件非人为造成的损坏都可以享受保修索赔的服务,这一点奥迪比中低端品牌看起来似乎要厚道一些;但是,雨刷器、刹车盘(片)、火花塞这样的易损易耗件依然没有提供保修服务,看来像奥迪这样的汽车品牌,服务也难免缩水。
起亚千里马
起亚千里马相对则比较厚道,它的整车保修期为3年或5万公里,前后减振器、音响系统、玻璃升降器、倒车镜、灯具、门锁等“A类”特殊件的保修期为1年或2万公里,而对于更易磨损的滤清器、火花塞、离合器片、雨刮片和轮胎等“B类”特殊件则更短,为3个月或5000公里。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减震器、玻璃升降器这些汽车机械方面的名词以及说明书上所列举的一些东西实在有些深奥,而厂家和4S店在卖车时承诺得都非常好,等车真正有问题去修的时候才知道很多是不在保修范围之内的。此时往往都只能是自我懊恼,最后还是得花钱修车。在若干时间或里程的保修大帽子下面,厂商和4S店早已将各种滤芯、刹车片(盘)、火花塞、雨刷条、灯泡等等所有的易损件都列在保修条例的外面。看起来到也合情合理,但是稍微对汽车了解一些的消费者都可以发现,即使是这些易损件在保修期内也是不应该损坏的。厂家这样做,无非是要把本来已经很小的保修工量再砍去一大块。如果要更换,价格自然不会便宜,获取最大利润的厂商最乐意。
在保修时间上,按国内主要城市一辆车平均一年行驶2万公里计算,行驶至20万公里也只需要10年。如果保修仅仅只提供3年或者6万公里,之后大部分时间里依旧是没有保障的。能够上市销售的汽车产品质量都经过了一定标准的检验,在第一年出现故障的几率是相对较低的,厂家在这个时间段提供相关部件的保修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消费者都是刚出保修期就出故障的主要原因。看来,买的没有买的精,这一切早就被厂家盘算于掌股之间。
更有一些消费者,因为在非4S店的其它修理厂对车辆进行了保养和维修,之后再去4S店即被告知不能继续享受相关部件的保修。面对4S店振振有词的说法和保修手册里的“白纸黑字”,4S店的说法是:所有的这一切就是消费者在花钱买车的同时即自行接受的,所谓的“不了解条款”只是因为消费者没有仔细看保修手册,和4S店没有任何关系。绝大多数这样的消费者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就算是这样的苛刻条件之下,想要享受保修服务还有一些附加条件。例如必须去4S店进行相关保养服务,否则就一律视为自动放弃保修。但是4S店提供的保养产品(例如机油)却经常是较低级别的产品,价格却相当的高,许多消费者在保修期内也只能硬着头皮去“享受”这些昂贵的服务。
警惕 买车前需要了解的保修细节
别被一句三年六万公里这样的保修条例忽悠了,买车之前消费者需要了解的保修条例还有不少。
首先,您需要了解能够享受三年六万公里保修的主要部件有哪些。如何才能享受这样的服务,例如是否需要每次在4S店做保养服务?对于喜爱改装的朋友也要了解是否改装之后就不能享受保修了等等。
其次,您需要了解一些机械或者电子易损件的保修时间。主要包括:减震器、电瓶、门锁、玻璃升降器、雨刷、座椅、空调这些常见的部件。
之后,您还需要了解哪些容易损坏的塑料件可以得到的保修服务,例如:各种线束、各种油封等等。
如果您是比较细致的消费者,还可以了解一下这些易损件的大致价格,并且考虑清楚价格是否自己能够接受。买车可不像买包子那样简单,即使不好吃扔了即可。买车就得明明白白,等到车出问题又不能享受保修政策的时候,后悔已经晚了。
有些朋友说即使到最后还有法律的武器呢,厂家单方面规定的例如“由于外部原因造成汽车损坏(如汽车受到大气中气体腐蚀)、没进行制造商规定的定期保养、没在该公司授权的销售服务中心修理或保养而引发车辆故障、进行没有制造商授权的改动或改装以及未使用制造商提供的纯正零部件而引发故障”这些条款都是汽车厂商的单方行为,如果用到保修当中都是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悖的。
但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汽车保修方面并没有什么直接的保护。难怪很多消费者都说:花钱和厂商打官司大多数都是白费力气,与其花钱贿赂维修站的师傅好好修车,还不如求老天爷保佑车别出毛病。
我们希望国内的相关法规或者条例可以早日出台,汽车消费者的利益可以早日得到法律有效的保障。同时也希望厂家能够明白,真正的优质服务往往比降价促销更能吸引消费者。谁最先擎出服务的大旗,谁就能早日抓住汽车市场中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