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现在究竟有多冷?这是近几个月来国内媒体和汽车评论界谈论最多的话题,而11月国内22家主流汽车企业平均16%的同比销量下滑,可以说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了。在中国汽车市场连续四年同比超过20%的高速增长背景下,这16%的销量负增长在国内车市的效果绝不亚于欧美汽车市场30%以上的销量下滑。中国汽车行业已步入冬季,现在看来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
车市现在究竟有多冷?随着12月的到来,国内汽车市场的“冰度”似乎和我们的天气一起步入冬季最寒冷的时期,就连国内销量最大的大众汽车业将不得不计划停产以应对国内车市的不景气。据腾讯汽车独家获得的消息,南北大众将或从今年12月下旬起陆续停产整车生产,至2009年1月初恢复生产,这意味着国内主流整车企业第一次出现了和海外车企一样的“停产”状况。如果消息属实,那么南北大众为期两周多的“停产行动”将成为12月下旬车市的一大热门话题。
笔者看来,如果南北大众12月下旬停产的消息属实,则意味着大众在中国几十年的造车历史上首次出现了由于市场需求严重下滑而引发的整车厂停产,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南北大众和经销商的库存水平已经超出了普通公众的想象和预期。按照南北大众11月的销量看,停产两周意味着南北大众将或少生产4万余辆轿车,这也将大大降低南北大众的库存水平。
作为中国销量最大的汽车品牌,大众在国内市场一直扮演着车市风向标的角色,2004年南北大众面临前所未有的车市困难时,也正是国内车市出现罕见负增长的时候。一晃四年多过去了,今年除了东风日产等个别车企,国内所有的主流汽车制造商从下半年起逐渐在销量上“全线飘绿”。今年6月起,去年的销量冠军上海通用便出现了产销双收缩,7月起南北大众也调低了全年的产销预期。今年8月,国内主流汽车企业都借着“高温让电”、“设备改造”之机调低了产量,消化了部分库存,其实从今年7、8月起,国内几大主流厂商就已经意识到了年初制定的“销量计划”将很难实现,重订计划、调低预期成为今年夏天国内多数车企的主要任务。
在国内汽车企业中,减产停产的又何止南北大众?2008年市场表现不佳的上海通用早已实施了南北厂轮流减产的措施,今年起上海通用已经连续数月销量徘徊在3万辆左右甚至低于3万辆,在刚刚过去的11月,上海通用仅销售整车29496辆,比去年同期下滑了近35%,销量下滑势头直逼通用汽车在北美市场的表现。不仅仅是欧美系轿车,在国内的日系车如一汽丰田、广州本田和广州丰田等,也相继受到了市场需求下滑带来的销量下滑和库存激增,在广丰和广本几乎垄断的华南区市场,从9月起区域销量就一直处于下滑状态,华南中小企业的困境和广本广丰的中级车销量下滑可谓“唇齿相连”。尽管有些时候,这些市场的实际状况没有体现在每月的乘用车销量排行榜上。
经过今年销量下滑的“金九银十”后,国内主流厂商私下就曾表示对今年最后两个月的汽车销量将不再抱有幻想,令人期待的“金九银十”并未出现,10月各大厂商靠压库囤货压出来的“虚高”销售数据显然无法打动捂紧钱袋的消费者。10月逆势增长的销售数据也造就了11月车市销售的大幅下滑,不要以为22家主流车企16%的同比负增长算不了什么,要知道往年11月和12月国内车市的销量都有着近20%的同比增幅。一来一回折算下来,11月国内车市销量的下滑又何止16%?
与此同时,9月起北美经济危机的逐渐演化成一场遍及全球的经济萧条和不景气,国人也从10月起陆续感觉到了这场危机对国内愈发深入和严重的影响。从上游企业看,9月下旬起宝钢等国内主要钢铁供应商便陆续出现了供大于求和钢铁价格下滑,11月时宝钢已经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钢铁需求量的大幅下滑,意味着建筑业和制造业这两个用钢大户产能的萎缩和市场需求的大幅下滑。作为制造业的骨干,国内汽车行业步入“寒冬”自然在所难免。
笔者认为,9月至11月间国内汽车市场需求和销量双下滑的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影响:首先是北美经济危机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以出口为导向的加工制造业打击严重,使得整个华南地区汽车市场成为国内销量最下下滑的区域市场,相比之下,在9、10月间国内北方地区的汽车销量下滑并不显著。但随着11月国内经济指标的下降,包括政府税收下降,汽车消费者也逐渐成为企事业单位、普通老百姓暂时不予考虑的消费项目。其次,国内国际市场油价倒挂严重和燃油消费税迟迟不能出台,也从一个侧面加剧了部分消费者的持币观望,即便是上周末刚出台的燃油税征求意见稿,也低于很多消费者对燃油税应达到效果的预期,这将会在未来半年内进一步削弱潜在购车者的消费欲望。最后,2008年持续近一年的股市低迷行情也将很多原计划在2008年买车的消费者“套牢”在股市中,“解套”尚且遥遥无期,更何谈近期内购买新车呢?从目前的情况看,2009年三季度起国内车市若能复苏,都已经是相当乐观的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