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7年的日内瓦车展上,奥迪就向人们展示了其双门四座跑车A5。A5是奥迪进军双门轿跑车市场的拳头产品,它与奔驰CLK和宝马3系Coupe在很受年轻人欢迎的轿跑车市场展开竞争。
老实说, A5和S5这样双门四座跑车的出现是为了证明奥迪车系的与众不同,是为了打破人们“A4是小版的A6,A6只是小版的A8”的普遍观念。对于奥迪这样定位于豪华车系的品牌来说,其各款车型之间过于明显的同质化一直让为其效命的设计师们大为头疼。
S5几乎拥有着奥迪所有引以为荣的高性能配置。动力强劲的V8发动机以及经典的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除了这些典型的日耳曼血统,最让你惊讶的不是这款车的外型,而是这款车动力系统的设计。这次奥迪为其前轮驱动的车型配置上了新的布局,以缩小与其后轮驱动为主的竞争对手宝马和奔驰之间的操纵性能的差距。
过去几十年里,奥迪一直致力于解决其车型操纵性能稍显不足的缺点。整个A5系列车型的前轴向前推进了120毫米,而发动机位置后移,以改进车重的分配。A5轴距稍长,前后车重比45:55也与以往的设计稍有不同。虽然S5的V8大排量发动机无疑又让车头刚刚减下的负重再次增加,不过结构上的改变还是起到了明显的作用。S5上的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将动力以40%与60%的比例分配于前后轮,使得汽车更加地动感十足,搭载了一具4.2升V8 FSI发动机,在3500转下拥有440牛米最大扭力的S5不仅拥有后驱车的操控感,0至100公里/小时仅5.4秒的加速性能也能让人充分享受贴背快感。
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奥迪S5最为直接的竞争对手应该是宝马的335i Coupe,不过很可惜,在国内3系的Coupe版本暂时只有330i而没有带涡轮增压的335i。
从外观来看,S5车头拥有犹如奥迪厂徽的大型水箱护罩与下方进气口,铝合金的外后视镜外壳,融合4排气管设计的后保杆以及独特LED灯,都让S5能成功区别于其它A5。车侧刻意强调的线条展现出的肌肉感,让整部S5拥有独特的运动气息。波特霍夫,A5的外型设计总监,指向S5那庞大的轮毂和健硕的C柱线条,这些设计元素勾起了人们对传奇运动跑车奥迪Ur-quattro的回忆。“这款车的线条设计更加的情绪化,而我们也想让新奥迪拥有典雅的气质。同时,在日内瓦车展A5敞篷的推出令它将是最为优雅的A5车型。”全新设计的18寸双五幅式铝圈以及后窗的圆形边角都让人想起奥迪TT和R8(奥迪房车后窗均为方形边角)。截至2010年底,奥迪还将陆续有多款新车型上市,这样迅速的产品组合发展,会不会让奥迪的设计师们江郎才尽呢?
猛士和枭龙还有自动变速器可以选装,但对于其使用环境来说,还是手动变速器更为实用。在整备质量上,猛士比枭龙轻了500公斤,虽然功率不如后者,但得益于车身较轻,动力表现更为出色一些。我们不能用民用汽车的标准来评价他们,毕竟百公里20多秒的加速时间在民用车领域肯定是倒数了,但是发动机强大的扭力却让那些SUV们望尘莫及。枭龙的动力系统也很成熟,但感觉变速器的齿比设计有些偏大,尤其是2档和3档之间,有明显的顿挫感,除此之外,整体表现还是令人满意,最高时速可达115km/h。勇士的发动机分为民用版和军用版,共有三款,其中一款军用版的3.2升涡轮增压柴油机最为强劲,由于车身重量只有2120kg,轴距也较前两种车型短,增加了机动性能,最高时速为135km/h。
两厢式枭龙的后厢开口很大,但高度不够
既然是高性能越野汽车,其越野性能的好坏是立足之本,而且它的评价标准比一般越野汽车要更为严格,主要包括通过性能、操控稳定性、平顺性、复杂地形通过能力等几方面组成。从结构上看这三款车的悬架组成各有不同,这也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性能表现。猛士采用了非承载式车身独立悬架的结构,前后均为双横臂螺旋弹簧独立悬架,可以适应更大地面落差,但是悬架却降低了车身的离地高度。传动机构采用了高低两速的全时四驱系统,每个车轮都装有轮边减速器,纯机械结构的torsen差速器具备了限滑功能,却无法达到差速锁一样的完全锁止。
在爬坡能力上,猛士标定的理论最大爬坡度为100%,可以说是当今越野汽车的极限,而且其轮胎还配备了中央充放气系统,在10分钟内可以完成前后桥轮胎的充放气。
勇士的后厢空间并不大,不是为运货准备的
枭龙汽车的悬架设计相比之下更为合理,对于复杂路面的适应性也更强,它没有采用轻型越野车上普遍的结构,而是借鉴了奔驰乌尼莫克的门式桥加非独立悬架,所不同的是,枭龙采用开式传动轴,悬挂导向元件为五连杆机构。众所周知,非独立悬架是当今硬派越野车的标配,再加上通过性能极强的门式桥,让枭龙的通过性有了很大提高。最小离地间隙达到了440mm,纵向通过角为40度。与猛士一样它的最大爬坡度也可以达到100%。枭龙的传动机构采用了结构相对简单的普通差速器,但是前后轴和中央差速器均可以通过气动开关锁止,降低了使用强度,有了这些作为保证,它在越野路面上的表现确实让人刮目相看,无论是通过多大起伏的地形,四个车轮都紧紧地贴在地面上,前后悬的最大行程也很大,保证了车身姿态的完整度。
作为一款轻型越野车,北汽勇士车身采用与奔驰G级车类似的边梁式结构,其纵梁断面为矩形,纵梁中部采用高强度的直线设计,确保了乘员区域基本不变形。悬挂系统采用双纵向控制臂加螺旋弹簧前非独立悬架,后悬架为变刚度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这种悬挂结构提供了汽车在恶劣路面上卓越的越野行驶性能,具有良好的通过性、可靠性。但由于车身限制,最小离地间隙只有235mm,涉水深度为0.6米,最大行驶侧坡40%、接近角42.0°、离去角33.0°、纵向通过角29.0°,它的越野性能虽然比不上前两种车型,但考虑到实际使用环境的不同,这个表现也可以完全胜任。
总结
1.俄罗斯GAZ
2.意大利 LMV
3.奥地利 URO VAMTA
4.美国Humvee
5.日本 konhidohsha
6.法国 Renault sherpa
通过一番比试,这三款高性能轻型越野车的特点显露无疑,猛士作为第三代军车的代表,在整体性能方面处于领先,经过6年的艰苦开发,整体水平已经达到了国外同级别越野车档次,有些性能甚至超过了美国的军用悍马,但是采用独立悬架却降低了车辆的整体通过性能 ,Torsen差速器不能完全锁止也是一个软肋。枭龙在越野性能上的表现非常出色,合理的设计保证了其在复杂路面上的通过性,除发动机外,完全自行设计,达到了国际一流越野车的水平,不过整车工艺水平和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勇士作为军民两用产品,兼顾了军队使用的特点,又保证了一定的驾驶舒适性,但由于车身的限制,无法满足更高的使用要求。这三款越野车虽然研发时间不长,但是却体现了我国目前军车发展的最高水平,已经可以满足军队、勘探、救援等各方面的需要,而且都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军队的作战指挥能力,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