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来,东莞新车上牌量同比首次出现了下滑,商家面对车市“冬寒”各出高招吸引消费者,本报作为本地主流媒体,适时组织车商们举办了车市营销高峰论坛,让车商们面对“冷市”时,就如何保暖过冬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峰会论坛上,媒体与商家都看好东莞车市的潜在力,当前商家更表示要坚定信心,练好内功防“冬寒”。
受金融海啸影响,目前东莞车市增长放缓,不少市民都持币观望。但是从人均收入和汽车保有量来看,东莞车市刚性需求还存在。作为汽车经销商,他们最关注的是,生产厂家明年的投放量是多少,并且对东莞市场的预期。第二关心的是,明年有多少人有能力购车同时也想购车。
在峰会论坛上,车商们都预测今夏汽车市场的低迷只是一个开始,明年的车市可能会更糟。有关专家开出防“冬寒”处方:经销商要信心不倒,练好内功,实行精细化管理和营销;在银根较紧的情况下,经销商更应强化现金流管理和库存管理;打造良好售后服务口碑,保证客户回头率;经销商还要积极拓展二手车、汽车美容、汽车用品、俱乐部、保险等新业务,延长产业链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尽管今年下半年开始,销售量和客流量都明显下滑,但东莞的商家们还是能从车市整体的发展来看前景,他们都认为,经过前期“治摩”带来的汽车销售井喷后,眼下的车市低迷只是市场回归到正常轨道而已,这是汽车行业成熟所必经的一个过程,未来车市的需求将依然旺盛。
面对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的金融危机,作为汽车商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练好内功,提升自己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多地依靠自己、依靠市场机制解决问题,而不是坐等政府出台什么“救市”措施。因为对于东莞车市来说,汽车市场只是回归正常,不存在救不救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