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内容的增加和修订必然意味着对原有充电设施的大规模改造,这多达15项的增改又会为投建企业增加多少成本?
对此,刘永东表示,充电设施改造必然产生改造成本,但改造成本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他从三个方面向记者解释 了他的观点:首先,目前充电桩的数量相对较少,和未来相比,现阶段的改造成本最低;其次,目前已建的充电设施中,有相当一部分专用设施,专门供给特定车辆 使用,这部分设施若不面向公共领域,可以满足使用无需改造;第三,这次标准修订工作从2013年开始陆续进行,整个修订过程是开放的,很多充电设施企业、 车企可以跟随修订过程对产品进行调整,因此,充电设施需要调整的地方或许没那么多,成本也没那么高。
刘永东所说的不难理解,由于此次修订开放程度非常高,真正想要在电动汽车充电领域有所作为的企业,都深刻了解充电标准的重要性,必然时刻紧盯着修订进程,并随着标准的修订情况调整自身的产品,以期用最少的改造成本完成充电标准的统一工作。
对刘永东来说,这次修订工作带给他的体会良多,企业的热情参与就是其中之一。
条文理解很重要
刘永东对记者说,这次修订过程中,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各方极高的关注度以及企业参与的热情,企业参与程度之深之 广更是他前所未见。“我们对国标GB/T18487.1公开征求过两轮意见,一共收到700余条反馈,我们专门开了两次会议来梳理这些反馈。这是我做标准 那么多年从未遇到过的情况。”刘永东向记者举例道。“在公开征求意见时,对收到的反馈意见我们都会给出结论,并逐一进行解释,争取让各方理解他们的意见为 何取舍。”刘永东说。在他看来,充电领域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不同行业站的角度不同,对标准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因此,要使各方达成共识,解释工作则显得十 分重要。
在谈到理解差异时,刘永东对记者说:“我们发现企业对第一版国标就存在认识不够深刻的现象。第一版国标虽然有不完善的地方,但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企业没能重视国标、不理解国标的含义,导致车桩不兼容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新版国标普及方面,刘永东表示,相关部门会加大宣传力度,尽可能向大家解读标准含义,帮助理解国标内容。此外,刘永东对电动汽车充电领域的企业也提出了建议,“新版国标发布在即,他希望业内企业能够主动学习、认真理解和贯彻国标。”
刘永东还表示,由于车桩不兼容问题非常突出,目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正在组织电动汽车充电互操作性测试活 动,按照标准统一测试程序和测试平台,对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给出测试结论。“对标准理解差异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检测、认 证体系建立也非常必要。”因此,他希望通过媒体呼吁企业积极加入这项工作,检测车辆和充电设备的匹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