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浩早早的来到位于机场路上海大众4S店。
可他依旧扑了个空,当他到达展厅的时候,销售人员告诉他,朗逸并没有现车可提,如果购车,须先缴纳1万元定金,而且提车时间,可能长达一个半月。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因为7月份他就要结婚了,而女友希望这时候有车。
可他依旧感到困惑,在黄浩的印象中,只有濒临停产的车型或者豪华车型,才有订车一说,对于量产车型,则从未耳闻。
AB订单之困惑
在上海大众体系内,所有订单被订单分为A、B两类。A类订单为经销商直接向厂家申请订单,由经销商进行销售。而B类订单,则为消费者交付订金后,以实名制的方式向厂家发出的订单,经销商不得私自销售。而朗逸,刚刚被上海大众从A类订单划归为B类订单。
无疑4S店对此应该感到庆幸,因为转化为B类订单之后,意味着朗逸不再有库存和资金压力,不必每天为接到厂家逼迫拿车的电话而心烦意乱,在“资金链像一根脆弱的筷子”的时候,这无疑是幸运的。
但这同样让业内感到不解,根据汽车圈内不成文的规则,不停的迫使经销商提车,将库存和资金压力转移到经销商生产,厂商以不对等的优势,然后形成漂亮的“乘联会”批发数据,方是“正道”。
经销商的反戈一击
在外人看来这样的好处,其实并不是凭空得来,是大众经销商集体反戈一击的结果,其中较量的惊心动魄,可能永远不为外人所知,而这一切的起源,来自朗逸销量的急剧下滑和庞大的库存。
作为国内车市中的最大族群,A级车市竞争异常激烈。国内单一车型销售前十个品牌车系中,过半数为A级车款。新凯越、新宝来、新福克斯、新思域、锋范的轮番上市和让利促销,让容量有限的A级车市场,更加难以喘息,而朗逸等非主流车型,则更为艰难。
在1-4月销量火爆的背后,是经销商承受的巨大的库存压力和资金压力。“厂家宣称车市火爆,其实就是给我们经销商下个套,让我们提车,转嫁压力”,经销商毫不讳言,“朗逸4月14814,5月14968的销量,其实都在我们仓库里,如果6月份再压货,那我们就是第二个众义达,所以大家选择向厂家摊牌,因为我们实在支撑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