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管理办法实施月余,经销商变局再度引起媒体的关注,此前的“大浪淘沙”预言是否兑现?目前,市场显示的事实是:无风又无浪。
日前一位业界人士就感言,二级经销商乐着呢!他举例说,一别克二级经销商月销售近100辆车,经营成本却只用了2-3万元:几个销售人员的工资和展厅的低租金,而一家别克4S店尽管多售出20-30辆车,经营成本普遍要逾20万元,两者成本比例为1:10。与该人士说法相若的是,佛山一家一汽大众的二级网点,其销量并不逊色于一级经销点,而经营成本要远远低于后者。
与此相反,近期一些一级经销商为减轻销售压力,“被迫”寻找二级分销商,部分二级经销商接手,摇身变成了品牌经销商。
杂牌店不会死,一位还苦苦经营的行家得出结论。对一级经销商而言,面临成本压力和竞争的加剧,寻求更多的分销点是缓解压力的一种策略,当经营成本成为经销商赢取利润的心头之痛时,更多的经销商不大愿意冒风险掏更多的钱建店。可以说,二级网点俨然成为杂牌经销商演变的主要写照。
从长远看,依靠卖车赢利并不是好的选择,热销品牌选择二级网点并不会轻易地“亮绿灯”,众多放行的品牌显然也并不那么容易经营。毕竟,每月销售100辆的二级经销网点并不多见。另外,众多二级经销商往往极尽价格之能事,低价出售,这也使得二级经销商的利润普遍偏少。
早前不愿放弃汽车生意的杂牌经销商或图谋与品牌店合资寻求新发展,或积蓄力量拿新品牌成为一级经销商,但从未来车市强者恒强的走势看,不会太容易,而一再保守只图眼前,那就应该悠着点了,当一级经销商的日子都不好过时,回头将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