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地说,雷克萨斯ES350与英菲尼迪G35并不是针锋相对的对手,无论尺寸还是风格,两者都没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但ES350在中国市场已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而G35是英菲尼迪的当家花旦,也是登陆中国市场的急先锋,让两大日系品牌的主力来一次正面交手也合情合理,更何况两者还有着相同的排量以及50万元上下的价格。
● 行政用途的ES350有着活力优雅的外观,而强调性能的G35却偏偏要用沉稳风格来掩饰自己
凭借良好的品质以及舒适的驾乘,定位于行政级轿车的ES350很轻松地就在中国市场找到了自己位置,它甚至已经成为了国内出现几率最高的雷克萨斯车型,当然,与时代潮流合拍的外观也是ES350受欢迎的一个因素。
中高级轿车的设计风格正在发生着变化,纯粹的低调沉稳已不再是趋势,因此ES350的外观也没有像上一代ES330那样保守,流线动感的车身既优雅,又不过分张扬,造型锐利的三角形前大灯以及两侧尖角上扬的后尾灯也令ES350更显活力,雷克萨斯的设计师在“稳”与“动”之间拿捏得十分恰当,把握住了商务人士的心态。
与有着明确定位的ES350相比,G35的外观反而更符合传统商务车的形象。虽然G35前后灯组的造型都很具有个性,双辐式的铝合金轮圈很运动,车后还有一个鸭尾造型的小扰流板,但G35给人的第一印象还是沉稳大于活力。如果说强调家族脸谱已成为了所有国际化品牌必做的功课,那么英菲尼迪的功课无疑是做得非常认真,甚至于G35与日产旗下的FUGA、CIMA风格差别也不大。
两者的尺寸倒是都很符合各自的身份。ES350主打商务,因此有着4860mm的车长和2775mm的轴距尺寸,但修长的发动机舱和行李厢占用的空间比例不小,所以ES350算不上是以空间见长的行政轿车。此外,ES350在后排底板上并不像同平台的凯美瑞那样巧花心思,后排乘坐三人时底板中央高高的隆起肯定会有影响。
G35则有着标准的家庭车尺寸,但由于前后悬都要比ES350短,所以2850mm的轴距尺寸反而更长。在实际测量中,两者车内空间的差距并不算大,不过体型更大的ES350还是在车内宽度上占到了便宜。G35的后排也不适合坐满三人,底板中央同样不够“太平”,但这样的设计在G35这里却是可以原谅的,毕竟这是一款后驱轿车。
● ES350的车内回归到了中庸的老路,而G35的运动风范则是从内饰中开始体现
即便你对ES350优雅的造型赞赏有加,但打开车门后,也许还是会有些失望。ES350的车内并没有外观那样出彩,设计者又回归到了中庸的老路上来,第一次接触ES350时,我甚至怀疑外观与内饰的设计到底是不是同一班人马。既然是老路数,就免不了木纹饰板和真皮,就连座椅上方的扶手也包裹着真皮,细致的针脚处理也体现了雷克萨斯的精致工艺。
大尺寸的触摸屏占据了中控台的中央位置,它也是ES350车内的控制中枢,除了GPS、倒车影像之外,空调、音响的控制以及各种信息的获取也要靠它。ES在雷克萨斯家族中的级别并不算高,所以这款高配版的ES也没有表现出“穷奢极欲”的豪华姿态。
Mark Levinson音响系统是所有雷克萨斯车型的标配,而14个扬声器也算得上是发烧级了;前排座椅不但有加热功能,还能制冷,在高温酷暑下这个功能很实用,同级对手中装备的也不多。此外,主、副驾驶席都有两组记忆模式。
高配ES前后排的头顶上都有天窗,但后排的天窗只是用作观景,不能打开换气。其实坐在ES350后排的感觉并不差,但从配置上看,后排似乎并不是ES眷顾的重点,座椅不能调节,没有车载娱乐系统,电动后遮阳帘和后排空调出风口是仅有的两项能让后排乘客感到关爱的设计。
作为高端产品,G35也许应该在设计上耍点小花样,以便与普通的母品牌产品划清界限,但英菲尼迪与对手们有着不同的理念,G35车内依旧是很“日产”,只是用料更考究,工艺更复杂。与前面的ES一样,7英寸的液晶屏是G35中控台上最耀眼的配备,一个大型的旋钮有点像宝马的i-Drive系统,配合确认键能完成大部分功能的设定,英菲尼迪称其为VIS系统。
中控台以及变速器面板等处采用了经过拉丝处理的铝质饰板,很特别,肯定能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在G35的车内,驾驶者是绝对的中心,由真皮包裹的方向盘很粗壮,出色的手感会增强你的驾控欲望,两侧的换挡拨片像两个长长的獠牙,样式很夸张。当调节方向盘角度时,仪表盘会与方向盘一同移动,好处是能让驾驶者更直观地观察到仪表信息。
车载导航系统,倒车影像,双区域空调,BOSE音响……从安全性到便利性,这款至尊版G35的配置已经是非常全面了,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各个级别车型的装备都是普遍上涨,这也给一些高端品牌带来了尴尬,因为很大一部分豪华品牌的购买者,就是冲着金字招牌和那些难得一用的新奇装备去的,G35显然会让这类客户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