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中国最大的新能源保险数智化平台—车车科技(CCG.O)发布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营业收入13.5亿元,总保费规模突破115亿元;新能源车险赛道表现尤为亮眼,平台交易量同比激增135.5%至81万单,其中新能源车险新车保费规模达26亿元,同比飙升150.6%,战略落地成效显著。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毛利润同比增长1.7%至6580万元,经调整后亏损较2024年同期大幅收窄56.9%,并明确释放“年内实现全面盈利”的积极信号。这份答卷背后,是收入结构优化、成本管控升级与经营效率跃升的三重共振。
新能源业务井喷爆发,重塑行业服务范式
作为车车科技高速增长的“主引擎”,新能源车险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已成为其最鲜明的标签。依托与15家主流新能源车企的“总对总”深度战略合作,以及覆盖80家保险公司的产品资源网络,公司以自主研发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NEV)保险平台为核心,构建了从定价、风控到投保、理赔的全生命周期数智化AI解决方案,全面赋能车企保险服务升级。
目前,车车科技为合作车企打造的线上化、智能化新车保险服务已全面替代传统4S店线下出单模式。以小米、特斯拉、理想等头部新能源品牌为例,平台单月高峰期新车出单量突破10万辆,线上化出单率稳定在95%以上,其中车主通过APP自助投保的比例高达87%。更值得关注的是,新车型从参数测试到线上出单的全流程周期,已从行业原有的1-2周大幅压缩至2-3天,不仅缩短了车企交付周期,更以高效服务助力用户体验升级。
基于对新能源市场的深度布局,车车科技更立下“未来3-5年服务30%-40%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目标,其作为行业头部的增长潜力与生态话语权可见一斑。
AI赋能驱动效率革命,亏损收窄背后的“智能密码”
车车科技的盈利拐点加速逼近,离不开其对AI技术的深度投入与规模化应用。在与大语言模型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公司已将AI能力渗透至理赔、风控、客服等核心环节,推动运营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在理赔场景中,AI系统可实时分析智能网联汽车的雷达、摄像头及碰撞数据,自动完成事故责任判定与损失评估,将传统需数天的理赔流程压缩至数小时甚至分钟级,客户体验大幅提升;在风控反欺诈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天目”多模态风控模型,通过大数据、AI与生物识别技术的融合,构建起智能反欺诈与风险控制系统,将欺诈识别准确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为合作险企年均降低约20%的赔付风险,真正实现“降本增效”的双向赋能。
技术的规模化落地,直接反映在财务表现上: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后亏损同比大幅收窄56.9%,盈利曙光已清晰可见。
国际化战略提速,复制中国经验走向全球
值得关注的是,车车科技在今年上半年加速看国际化布局:公司已宣布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启动国际市场拓展。
目前,车车已与多家战略聚焦海外增长的车企建立合作,并共同制定了覆盖亚太地区、欧洲及拉丁美洲的详细路线图。这一战略举措标志着车车全球扩张蓝图中的关键节点,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在数据驱动保险与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助力车企、保险公司及车主享受更高效、创新的解决方案,同时推动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增长,提供本土化的保险科技解决方案,复制其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模式。公司预计,海外业务将从2026年起成为关键增长引擎。
从财报数据到战略布局,车车科技正以“新能源车险+AI技术+全球化”三驾马车,构建起强劲的增长飞轮。作为新能源车险与自动驾驶保险领域的先行者,公司将持续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智能网联技术的加速普及。分析师认为:“车车科技打造的新能源汽车保险新生态,不仅释放了巨大的增长动能,更勾勒出车险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清晰图景,其长期增长潜力值得期待。”
在数字经济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车车科技的“成绩单”不仅是企业自身的突破,更成为中国车险行业向高质量、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注脚。年内全面盈利的目标近在咫尺,全球化的蓝图徐徐展开,这家科技驱动的车险服务平台,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向更广阔的未来加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