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8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重要通知,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此次意见征集截止日期为 2025 年 6 月 7 日 。该消息一经发布,便引发汽车行业广泛关注。
隐藏式车门把手普及带来安全隐患
工信部指出,在汽车电化、智能化飞速发展的当下,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其美观造型与强烈科技感,成为众多汽车厂商的热门选择,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车型。然而,随着车门把手产品工作原理与形式日趋多样化,一系列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市场上的车门把手存在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潜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困难(隐蔽无标志)、断电失效、夹手等隐患,这些问题严重威胁到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与救援。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这些安全隐患已显现出极大危害。当车辆遭遇碰撞、起火等事故时,极易出现断电现象,导致电动式外门把手和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失效,极大地增加了救援和逃生难度;而隐藏式车门把手由于缺少明显、统一的标志,在紧急时刻,乘客往往难以快速找到并操作,进一步延误逃生时机。
新标准聚焦救援逃生安全优化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此次《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从救援逃生角度出发,对汽车车门把手的安全性能进行全面强化。
在安全逻辑设计方面,新标准着重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车辆起火等事故场景下的安全性能,要求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确保在断电、碰撞等极端情况下,车门系统仍能正常开启,为救援和逃生提供保障;同时,在车辆发生翻滚、坠落事故时,防止门把手误触发,降低乘员跌落风险。
此外,新标准还规范了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全标志,要求标志易于识别且具备良好的可见性,以减少乘员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阻碍;并且对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提出明确要求,防止事故发生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丧失。
新标准技术内容与适用范围明确
此次修订的标准内容涵盖广泛且细致。文件详细规定了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要求,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要求,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的强度要求与试验方法,以及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试验方法。
在适用范围上,本标准适用于 M1 类、N1 类汽车和多用途货车的车门把手,其他车辆车门把手可参照执行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外尚无与本标准相关的标准。在国内,虽然已有 QC/T 988-2014《汽车车外门拉手》、QCT1211-2024《乘用车车门内开拉手总成》等标准,对门把手的耐久、强度、耐高低温、耐振动、耐腐蚀等方面作出技术要求,但随着电动式、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广泛应用,此前的标准尚未对其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结构强度等方面进行技术规范,此次修订可谓是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