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乘联会公布了4月前两周(4月1日至13日)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数据。数据显示,在多种因素交织影响下,呈现出“零售稳增、批发强劲”的双轨特征,市场结构持续重塑,新能源汽车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核心力量。
一、整体市场表现:增长稳健与短期波动并存
在零售端,全国乘用车零售量达51.5万辆,同比去年增长8%,显示出市场需求的韧性。然而,较上月同期下降14%,这一环比下滑主要受季节因素及上月销售节奏影响。今年累计零售564.2万辆,同比增长6%,增长的动力源于国家促消费政策的持续落地。例如,以旧换新补贴直接降低了消费者的换车成本,激发了潜在的购车需求;春季车展的线下活动回暖,为消费者提供了集中了解和选购车辆的平台,有效带动了终端销售;厂商推出的“一口价”促销策略,简化了购车流程,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批发端数据更为亮眼,厂商批发量达57.7万辆,同比增速高达17%,远超零售增速,这清晰地表明供应链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且厂商基于对市场前景的乐观预期,积极备货。累计批发685.5万辆,同比增长12%,进一步印证了行业的上行趋势。从周度走势来看,4月第一周受清明假期影响,日均零售量仅3.5万辆,环比下滑明显;但第二周随着厂商促销活动加码,日均零售量回升至4.4万辆。不过,整体市场仍受到外部环境的扰动,国际关税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影响了市场的短期表现。
二、新能源市场:渗透率突破53%,结构性增长显著
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高歌猛进,成为推动国内乘用车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零售渗透率实现重大突破,新能源零售27.5万辆,同比增长15%,渗透率飙升至53.3%,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6个百分点,这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已步入主流消费区间。厂商批发端同样表现出色,批发量达30.7万辆,同比增长25%,渗透率为53.2%,反映出车企坚定不移地加速向新能源领域转型。
在技术路线方面,市场呈现明显的分化态势。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97%,占比高达82%,凭借其成本优势、安全性以及不断提升的性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上风;而三元电池由于增速放缓,同比下降12%,面临着来自磷酸铁锂电池的巨大竞争压力。新能源市场的增长得益于政策的持续支持,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极大缓解了消费者的里程焦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在逐步提升。但零售环比下降17%的数据也揭示了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部分厂商不得不通过降价及推出金融优惠方案等手段来刺激市场需求。
总是来说,4月前两周中国车市在政策驱动与技术变革的双重作用下,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尽管短期波动不可避免,但新能源渗透率的持续提升、自主品牌的崛起以及全球化布局的推进,正引领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车企需要在成本控制、用户体验与技术创新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