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混改思路渐明 未来加油可不花钱

来源:经济观察报

    如今外界对傅成玉有这样的描述,即深谙央企混改的各利益方平衡点,将民资入股上限设置为30%,在估值上既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还引入多元化的董事会制度和非油业务板块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销售公司将建立多元化的董事会,初步考虑由11名董事组成,他们分别来自于中国石化、投资者,另外还有独立董事和职工董事。董事长由董事会选举产生。

    单联文告诉经济观察报,从引入多元化的董事会制度来看,销售公司虽然是中石化控股,但30%由民营投资者持有,这将使得公司管理上发生重大变化,以后中石化在销售公司董事会里不是绝对席位了,一定会形成“吵架”董事会,销售公司未来的董事长将会惧怕召开董事会,这是好事儿。

    单联文担忧的是,中石化集团原来是双层董事会,其中一个是集团董事会,一个是上市公司中国石化董事会,这是中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普遍现象,而销售公司上市则将打破这种局面,而出现新管理权限格局即斜三角形董事会结构,这恐怕将为公司以后的管理埋下隐患。

    中石化集团、中国石化以及销售公司各自拥有各自的董事会,如销售公司上市,同时销售公司又是中国石化这个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两者又都属于中石化集团,于是由上述三者的三个董事会形成了斜三角形董事会结构。而实际运作中三个董事会的决策难以做到都有效,恐怕在两个上市公司中国石化和销售公司董事会之间,权限有无法协调的可能性存在。

    而据一位接近傅成玉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透露,其实傅成玉也看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他或许不会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因为即使他不这么走也会有人推着他这么走,这就是傅成玉很难做的地方。

    63岁的傅成玉,曾在掌舵中海油时因优尼科收购案而受到美国《时代》周刊赞誉:“他过人的胆识开启了一个新时代”,此次其掌舵的中石化一直走在混改前列,并承担着“摸着石头过河”的使命,且看傅成玉这次如何收官。

    混改内情

    既然销售公司增资千亿引进投资者的计划已获得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的批复,接下来混改动作应该会陆续推出,而傅成玉本人的经历和尚未公开混改设想产生的内情,或许可让外界看到未来中石化混改的大概方向。

    傅成玉或许永远难以忘记,2011年4月的一天,傅成玉从一街之隔的中海油来到了位于北京朝阳门北大街22号的中石化大厦,在中央的任命下开始正式掌舵曾经的竞争对手中石化。中海油虽然多年来在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的夹缝中求生存,但傅成玉通过2005年收购美国优尼科而被世界所熟知,后来其对中海油业务进行专业化重组改造,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等纷纷上市。

    短短一街之隔的挪动却让傅成玉倍感压力,中石化有横跨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总资产是中海油的两倍还多,员工则达200多万人,是中海油的20多倍。

    但是对媒体颇为亲近的傅成玉并未因此变得“无为”,自他任职中石化那天起,傅成玉便开始试图复制中海油各业务分拆上市走专业化发展的路子。在这种改革铺垫下,借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进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强劲东风,才有了至今短短不到一年,从拿出混改资产到投资者引入落地的迅猛而有序的混改格局。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热点新车

热点新闻

触屏版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