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0年代,当一辆汽车出现故障时,故障部分更多的是机械部分,维修师基本都是针对机械部分凭借经验进行维修。
随着汽车的电子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制造商开始对车辆的方向盘、安全气囊、制动器、门窗、后视镜和其他部分添加电脑控制。维修一辆车需要维修师掌握更多的汽车电子方面的知识,而不仅仅是机械方面的知识。
现在,当一辆车送修时,维修人员先要将专业的车载故障诊断设备插入OBD端口(注:OBD接口通常位于仪表盘下面,如同饼干大小的一个接口)进行诊断,然后从诊断设备的屏幕上读取故障代码,比如故障代码为P0306,就表示气缸6失火,又如代码为P2706,表示换档电磁阀F故障,其他故障代码需要特定的软件来识别不同的汽车制造商关于故障的私有协议,这些私有协议有成千上万的代码,并且不同车型诊断的代码及处理方式不同。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总结了一条规律:
花自己的钱替自己办事,效率最高;
花别人的钱替别人办事,效率最低;
【这条规律在车辆维修场景中同样适用】
车主花自己的钱替自己修车,效率最高,表现为:成本低、质量好。4S店花保险公司的钱替车主修车,效率最低,常见的表现为:过度维修,成本虚高。
车辆维修的各方心态:
花谁的钱?修谁的车?谁维修?谁做主?
这四个问题的答案不同,维修方式大相径庭。我们以事故车维修为例,看看各方的心态。
一、保险事故车维修
涉及四个主体:4S店、综修厂、车主、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买单。
1、4S店:话语权最强,利润最大化,配件能换则换;
2、维修厂:话语权较弱,利润适中,配件更换还是维修,会平衡车主与保险公司的意见;
3、车主:话语权较强,花的是保险公司的钱,配件能换则换;
4、保险公司:话语权适中,配件更换还是维修,一方面考虑保险公司的利益,同时也会平衡车主与4S店的意见。
上述场景中,花的是保险公司的钱,4S店很容易与车主产生共鸣,结果是配件能换则换。
二、非保险车辆维修
只涉及三个主体:4S店、综修厂、车主,由于花的是车主的钱,各方的心态明显变化。
1、4S店:话语权适中,配件更换还是维修,会征求车主的意见,还常常价格打个折扣;
2、维修厂:话语权较弱,配件更换还是维修,完全尊重车主的意见;
3、车主:话语权最强,配件更换还是维修,会反复平衡,能修不换。
这种场景就是典型的“花自己的钱替自己办事,效率最高”。
我们跳出各方利益的束缚,或者假设我们都是自己掏钱的车主,很容易找到最合理的维修方式,维修最绿色,财富不浪费,问题是大部分的汽车都是自己掏钱的车主。
众所周知,随着车市竞争的持续激烈,大多数经销商盈利能力持续走低,一些车型的降价幅度动辄两三万,有一些豪华品牌甚至出现了10万元左右的优惠,很多情况下,4S店已经变成了“卖车赔钱”、“不卖车更赔钱”的情况,万般无奈的4S店只能在后市场这块来做文章,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只是赚钱的方式变了而已。
汽车 “过度维修” 现状能否改变?
有没有一种机制,让车主更理性,4S店更自律,维修更合理呢?
答案是:有的
就是:让你的爱车实现车联网
如果汽车实现了车联网,这种现状即将改变:由于车载电脑已经改变了汽车,将这些车载电脑连接到互联网,可能会改变整个汽车行业。
据预测,到2020年将有2.8亿辆汽车行驶在路上,全球每5辆汽车中有1辆就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了更多的车载信息系统,它们还将允许汽车制造商远程监控车辆的健康状况,预测哪些是需要维护的工作,哪些是需要维修的工作,并诊断其问题。
如何实现让你的汽车联上网呢?那就是:在你的车子上装上一个智能传感器,就可以让你的汽车联上网了。
车联网有什么好处?可以说,实现车联网就是有效避免爱车的过度维修,让我们这些小白车主不再被坑,3.15年年曝光过度维修太正常不过了,因为信息不对称,那汽车联上网后可以读取10810个公共故障码(除二三千个私有故障码不检测外),而且分析给我们看该公共故障码的意思,该怎么处理,严不严重等。所以说,车联网的好处就是:避免被过度维修、小病大修、大病死修。
你还在等什么呢?我们在做一件事:
把汽车链接入网!
让车主出行更安全!更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