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汽车的轻量化设计是今年大家热议的一个话题,也是当前全球的发展趋势,其中一大关注焦点就是车身轻量化。不过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车身的安全性与钢板的厚薄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在高速行驶的状态下,车体越重越安全。
“这是一种误解。钢板厚未必就安全,甚至还会成为安全的隐患,而且不利于油耗和动力的优势发挥。”汽车技术专家对此解释道,“无数试验证明,无论是德国车还是日本车,实际上速度达到50公里时,1.5吨的车体发生碰撞冲击,钢板厚薄差0.1毫米根本不起作用,平面抗冲击能力对安全性基本没有影响。”
这也是车身安全理念的一种转变,从厚实的车体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逐渐演变为通过可以吸收撞击能量的结构和坚固的乘员舱来保障行人及车内人员的共同安全。而要做到这点,最重要的就是在车体溃缩和保持车厢的完整性上找到平衡点,即能充分吸收撞击能量减少行人伤亡,又能保障车内人员的安全。这其中,先进的车身结构设计是关键。
在这一方面,一直大力提倡“吸能”理念的日系车取得了不少领先技术成果,其中以擅长制造轻量化小型车的铃木汽车所独有的TECT高强度安全车身设计为典型代表。本文将以同样采用这种设计的长安铃木天语SX4为例,着重对这一设计进行简单分析,与大家一同领略轻量化安全车身设计的独到之处。
小车大安全 长安铃木TECT车身设计全解
长安铃木天语SX4所采用的TECT高强度安全车身技术(Total Effective Control Technology),是一种轻量吸能的车身制造技术,具有优秀的被动碰撞安全特性。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吸能来减低对车内人员、被撞人或车的损害,而C-NCAP正是从因素来衡量这些成绩,这就是为什么日系车在发生碰撞时车身可能会被碰的稀巴烂,而人身能较为安全,因为大不多碰撞能量都被车身吸收了。
据目前公布的各种技术资料来看,长安铃木的TECT高强度安全车身技术采用的是充分考虑驾乘者和行人保护的车身构造设计及外形设计,大量采用高质量双面镀锌钢板、高强度钢板和碰撞缓冲材料等易吸收撞击力的材料,充分强化汽车乘员舱部分的钢性和抗拉性,以期在发生车辆碰撞时,能够高效率地吸收和分散来自不同方位的碰撞能量,防止车舱变形,最大限度的减轻对驾乘者以及行人头部与脚部的伤害。
对于经常可能承受碰撞的前保险杠和引擎舱部分,则设计出在一定强度冲击下的弯曲与变形来吸收一旦车辆遭受巨大碰撞产生的能量,从而来减轻对乘员舱的侵入,以达到降低伤害乘员的最高目标。
车门内侧装有侧撞防护钢梁,加强钢体结构并预设缓冲区域,能有效减轻侧面撞击带来的伤害。
还有可溃缩吸能式转向柱设计,在碰撞时能够有效防止方向盘对驾驶者胸部的伤害。
顶棚与顶盖之间填充有碰撞缓冲材料,在发生碰撞时,能有效降低乘员头部同顶棚间的碰撞力度,从而达到保护乘员头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