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挂式房车到底选哪个品牌? 天津港拖挂房车旅居房车到港实拍图片解答房车购车咨询159电话2225小编9568欢迎咨询 !
24小时购车咨询电话:15922259568 马经理 同微信
(一)房车品牌哪家质量最过硬?本来就是各有所长 ,非给你说哪家车最好,那他就是胡说八道!
1,你要从房车的核心意义来思考——有了房车,走哪儿都有家,没有漂泊感,,远离人潮,独享美景”。对这个“家”的定义或期待,各抒己见,它行驶的安全性、居住的舒适度、性价比、耐用性、美观度、设施是否齐备好用、空间是否足够敞亮,各种要素的重要性应该由你自己权衡,考虑好之后前几项为选车的主要因素,这样就能避免被广告宣传哄骗,不会为鸡肋买单。
2 ,如何区分创新和噱头? ABC厂同类产品普遍存在的缺陷,厂解决了,这是创新。但如果是在ABC都没有出问题的地方, D厂搞了个新东西或者新工艺, 一方面渲染甚至造谣别人都出问题,另一方面夸大他的新工艺或新东西有多厉害,这很可能就是噱头了。最具欺骗性的“噱头”是真东西、好东西、名牌东西,但是这个东西是解决了实际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值得购买,亦或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你要区分开,只为”物有所值”买单。忽悠说:“我家品牌的手机有个黑科技保护膜,能防辐射,保证你不会得脑癌”.老米说:“你的意思是别人手机没有这个保护膜就很容易得脑癌 是吧?”这就是骗子常用的“煽动渲染抹黑编造问题” +“无知黑科技解决问题”的惯用手段。忽悠说:“我这个牙膏虽然卖三百块 ,但是不仅能刷牙,还能洗衣服哦”。我说:“000)... ,你那够洗几件衣服啊?我洗衣服用三十块钱的汰渍不行么?”忽悠说:“我这个碎屏险虽然要两千块 ,但是可以让你任性换二十次屏哦, 一次才一百块超级划算啊”。我说:”我的手机才花了两千块,我再买个两千的碎屏险,我要是真买了,那才是应该砸核桃补补脑了”
(二)哪家车不能要?每家工厂的房车各有槽点,谁跟你说哪家不能要,他绝对是闭着眼睛说瞎话的!其实造谣和辟谣很好区分,造谣是抹黑别人来获取竞争优势,而辟谣是澄清自已来回到公平的竞争状况。前者想要通过不正当手段实现垄断,后者则是通过务实来获得发展。前面提到的选房车最应该在乎的那几点里,随便一个点都能弄出事情来,一句话,就是不能买!但是你想想,心眼得多坏的人才能造出质量那么差的车?得是多么缺心眼儿的老板才会生产坑他自己的车?一师傅整天就忙着给客户修车了,哪里还有时间做新车?关键是增加了售后成本,那老板还想赚钱吗?关于传言,是确有其事?还是造谣抹黑?还是习惯性吐槽?你只要想明白一个道理,只要是自己投资建厂的,都是想造好车的(除开汽车界PPT造车骗钱的) , 新车型上市前也都会安排反复测试,生怕质量不过关。当然比不了汽车那样的测试强度了,但也绝对不会像有人说的“装好就卖”。即便是汽车,在实验室里面用各种设备测完,再跑到青藏漠河吐鲁番海南都走一趟,从试装车到量产车反反复复花费一两年的时间,但是都还有发现不了的大问题,各种大品牌都有大规模的召回。
每个品牌上市初期都会暴露出一些新的缺陷,每个工厂的首批车都会有不完善之处,都不可避免地要来一次“暴露问题~解决问题~重获信任”的过程。各行各业都是这样。波音空客早期也是这,现在还是这,关注过波音737max 空难的就都知道。如果发生危机时公关处理不当,多大的品牌都会倒闭。一年多以前有篇文章差点就让某个国产品牌挂掉,纠起根本原因就在于“首批车确实有问题再加上封口费不够多”, 顿时网络上谣言四起,各种传言停产倒闭、老板跑路, 那时候感觉所有人都义在网上各种转载声援车主,吐槽车厂。这里面有老百姓出于正义感为车主打抱不平的,也有同行在火上浇油恨不得你马上挂掉的,直到现在还不时有人发那篇文章链接问我,我都回答腻了。早期车的问题要是不解决早混不下去了。随着各品牌的车主越来越多,原来推波助澜光怕事小的厂商,也陆续爆出了问题,还是更致命的问题-某进口房车的底盘断裂,某国产挂用的进口底盘断裂,某军工底盘断裂,这三者都有图有真相,我从不造谣传谣,有车友给我发其它品牌的事故图片,为了避嫌我也从未转发过。后来网上的说法变成一经过 “证实”, 上述断梁的最终原因是客户应用不当导致 : .进口欧挂断梁那个是因为走烂路导致的,进口轻量化底盘断梁是因为装太多电瓶重量过重压坏的,军工底盘那家则是客户普遍私自改装加太多重物压断的。今天在这里提这个,也只是想说大家对国外品牌对权威的盲目崇拜应该消停了。那种依据自动化水平高低来评判产品优劣的观念也该醒醒了,都什么时代了,干嘛还拿着双重标准去鄙视国产?外国品牌搞自动化是 “科技”, 搞手工是“工匠”;中国品牌搞自动化是“产品没灵魂”,搞手工是 ”作坊”......对老外,我们都太习惯于妄自菲薄、崇洋媚外,思想上一直都是觉得消费外国产品能高人一等。而对国人,我们都太习惯于随意吐槽,觉得这样会让我们显得技高一筹。现在进口和军工出了这么严重的事故那都不算事,说是客户改装搞坏的、越野造坏的大家也都会愿意去相信, 连我自己也是真的相信。但是要是国产拖挂的国产底盘出了这事儿,那这个品牌肯定完蛋。我想说,老百姓的眼睛啊,大多是不亮的。一个拖挂大梁能有多少高科技?要是老外底盘真比中国的底盘质量硬,那安装中国的技术,工人什么东西能模仿不出来?一年多以前,某老板说"XX进口品牌底盘我们研究了,我觉得还是不行”, 我当场没忍住笑了出来,心里想估计是舍不得花钱吧 , 他接着说”进口的底盘把轻量化搞到了极致,大梁太单薄,不适合咱们中国的市场”我开始觉得有点道理了“咱们的挂沉,经不住受力,咱们的轴靠后,前悬承受力矩大,它更经不住压,咱们的车主都不讲究使用方式,都是乱来的,它更经不起那样造 了”,很多玩拖挂的车主都吐槽国产厂是小作坊,厂长没技术水平,工人是装修工。这话也就发发牢骚,吐槽完还是接着玩,但是吃瓜群众会当真。实际上从5万到50万到100万,没有没被吐槽过的房车,5万的挂并不好做,总价便宜想提升附加值很难,所以现在新建的厂大多都直接瞄准7- 12的空缺去了。
现在回想自己当初“是你不舍得买吧?”想想这逻辑,内心狠狠地鄙视了一下自己,想想为啥中国人活得累?因为老外挣钱太容易。我不否认老外做东西做得久有经验并且也严谨,生产出来的很多东西都比中国的好,确实值得学习,进口房车的档次和成熟度,进口品牌的溢价能力和二手保值率中国市场都无法与他们相比。但是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们要量力而行。不要因为别人吃洋气的坚果,你就吐槽瓜子花生不是坚果!想要高档次肯定钱方面是少不了,追求实用却可以物美价廉。我们学可以学人家,但是学要怎么学?人家几十年摸索出来的造车经验不会轻易透露出来,工艺细节、车子的档次感、故障率的控制、成本的控制,这些都要边学边摸索,纯粹的拿来主义,最终结果往往是东施效颦。好房车绝对不是靠进口配件堆起来的,自己能摸索出来的肯定要自己想,实在做不好的再买进口,好钢用在刀刃上,这样才能出质优价廉的好产品。有些商家的宣传页面上写着“原装进口XX底盘配件“,还是我辟谣之后他们才很不情愿地加上”配件“两字的,不过他们还是仍旧希望消费者漏看这俩字儿读成“原装进口XX底盘”。蹭名牌蹭到如此程度,难道这能怪商家无耻?不能!因为消费者相信国外品牌,觉得国外品牌的质量比国产品牌好 。现在国产挂都是用的XX牌车轴,其实这东西也没什么科技含量,早期国产品牌的拖车车轴就有出口澳大利亚,质量完全是可以信任的,但是消费者只听过XX ,其他的牌子都觉得质量差,所以前年有段时间XX车轴供货紧张,然而国产拖挂厂只能一直等着,不敢用国产轴安装,因为要是用国产轴代替安装,如果被消费者知道就会被骂为是“以次充好”, 浑身是最也说不清的,厂家再蠢也不敢冒这种风险。在专业知识方面,厂家毕竟是生产车的,专业方面还是要比消费者多一点,但是绝大多数厂家真不敢根据自己判断走,只能跟着市场大方向走。往往是“专家”口口相传,最终愚弄消费者,然后厂家也仅仅只是“投其所好”生产出消费者想要的车子而已。像极了烂片遍地票房还高的中国电影市场,自带流量明星吸引你去的电影院消费,但是看完之后才发现电影情节无聊至极人物面部毫无表情。用冯小刚的话就是“ 因为有很多xx观众,才形成这么多xx电影”,这话太刺耳 ,但不是我本意,不好意思。
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各种谣言
(一)限高杆会不会对拖挂有限制?目前国内还是自行式房车多,自行式里面C型大额头也很多,为什么高度会限制拖挂?自行房车没有代步车,进城买东西只能开进市区,但是拖挂式房车可以只开前车进闹市,高度问题明显对拖挂式不会有影响!如果还是担心在会有限高杆,可以把导航设置成货车 ,系统会自动设置选择不限高的路线,公交车能到的地方拖挂房车都能到。如果为了进市区而降低高度结果只会使车内层高低不敞亮,更像箱子而不像房子,那就伤害到房车的根本属性”房”的属性了。
(二)多大排量能拖?国产拖挂式正常1.5自吸以上就可以拖,然而就有人说”拖得动不等于拖得好”, 那进口挂还宣传的1.5自吸可以拖1.5吨,难道说的是”仅仅能拖动”? 我们的机动车好歹是个汽车, 怎么可能会是“仅仅能拖动”? ”前车动力越大越轻松”这点我没有否认,这道理消费者都明白 ,但是这真的不能成为夸大拖挂动力要求的依据。那到底多大马力能达到大家说的轻松?有人说”我2.0的也觉得吃力”,当然 “吃力”, 因为前车的动力匹配就没几个是“过剩”的,拖车肯定会觉得吃力了,关键是“吃力”跟“能不能”玩好拖挂有多大关系?就算你开个3.0T ,拖个800公斤的挂,加速时也会觉得吃力!而同时,人家1.0自吸车主却说“照样开得很平稳”,1.3自吸车主说 “很轻松,想不到怠速就能拖着起步”。这都是思想观念问题,拖着挂就不应该再用评价单车的标准去评价动力!我的车是1.8自吸,虽然只有132马力170牛米却有着1.565自重,但是啥都不拖都"吃力“。在论坛大神口中绝对是“肉得没法开”的类型,但是我买它的时候只是为了它高速平稳,空间大,并且我一直执着于觉得”没有肉车只有肉人“,我平时习惯了大脚油门,很少为了省油而提前升档,日常使用中从没嫌弃过它肉,就算是拖着挂,降档超车也不含糊。拖着挂走了一圈青甘环线翻那几道山,我也觉得它完全能胜任。
(三)每个车是不是对有防摇摆器?其实这个配置只有中置轴撞刹挂需要,后置轴电刹挂不需要。欧挂是纯粹的中置轴,所以车头很轻,同样车长它的转弯半径更小,但由于后悬长甩动力矩大,前悬短回正力矩小,所以高速稳定性较差,有出现连续摇摆的风险,这里我没有抹黑欧挂的意思,这是他们基于市场做出的取舍。所以多数欧挂都装了摇摆器,通过夹紧球头,来削减部分摇摆力,这东西和“车身稳定系统”是两码事,欧挂装了ATC才能创造主动刹车力度将两车拉直,但是ATC只有40万级别才装得起。美挂是为了获取高速稳定性, 采取了车轴靠后+电刹的组合,(类似路上的大货半挂,车轴靠后,并且挂车也是主动刹车) ,前悬长回正力矩大,后悬短甩动力矩小,即便是突然变线,那个甩动也会被回正力抵消,不会连续摇摆,这也是为什么你看到的多高端美挂车头都没有那个摇摆器,因为不需要。并且电刹是主动刹车,即使是弯道刹车也不会导致两车折弯。当然鱼和能掌不可兼得,美挂车轴靠后,缺点是车头沉需要承载力更强的前车。电刹的弊端就是前后车刹车力度要想匹配,需要在前车加装同步器,中国的拖挂房车市场也尚未成熟,安装同步器的话有点麻烦。中国最早造入门拖挂式房车的工厂,都朝高速稳定的方向走,采用的式” 车轴靠后+电刹”的组合。前车承载力方面, 1吨的挂100公斤左右的鞍载重量紧凑型轿车也能拖,甚至更小的MINI(参数|图片)、甲壳虫也可以拖。反倒是有些路虎的车主,说路虎被拖坏了,这就奇怪了,路虎的承载力肯定是无可置疑的,这其中肯定有其它的问题,比如有人不注重配重,让车头承重160公斤。至于没有人会安装刹车同步器这问题,属于前车改装, 一般的厂家不敢动你的前车,所以只能自己解决,房车出厂设置有个力度调节旋钮,但是它是个定值,需要上下房车去调,高速调高主动刹车力度大,不推前车更安全,低速调低才能避免抱死尖叫的尴尬,网传的电刹一刹就抱死是因为走下道时刹车力度没调低,,与电刹本身无关。但是毕竟总上下房车去调很多人都嫌麻烦,其实不装刹车同步器的话也不是没有其他的方法刹车,将房车上的调节旋钮挪到前车来,很多车友都有这样改装过。在这里详细说一下改装办法 ,第一步需要了解一下出厂 状态接线情况:调节旋钮就是个调速器,两进两出,两出就是接的刹车轮毂,两进就是接的电瓶,其中红线进线上串了一个继电器,继电器的控制线与刹车灯并联,由刹车灯控制电刹的通断就是这么实现的。最简单的改装思路就是用一根两芯线缆把刹车供电电瓶变成前车电瓶 ,这样就可以把调节旋钮移到前车中控台位置了,具体操作办法是:买一个航空插头插座,10米长2.5平方两芯线缆一根。 线缆截成4/6两段,后车用4米线缆,前方与原车七芯插头取齐装个两心插头,另一头沿着大梁插到车内,然后拆原车调节部分,简单点说就是把前车来的红蓝线与刹车两根线直接,红线上串联进去原车刹车继电器就行了(具体点讲就是蓝色进线废弃,蓝色出线直接接4米蓝线,红色进线直接接红色出线,然后顺着红色进线上溯找到刹车继电器,跨过继电器的另一端就是接的房车电瓶正极,拔掉,接4米红线,就行了)。前车用6米,防火墙找个洞或者钻个洞, -头接前车电瓶正负极,-头在车尾留插座 (也可用13芯插座并进去) , 在中控台台适位置截断装上调节旋钮,两进两出上面有标注。
旅居挂车技术要求里面已经提到
原文地址:http://www.gb688.cn/bzgk/gb/newGbInfo?hcno=1B39E84241F63113AA23EB823288690B
微型指的是几百KG重的房车,所以再不要认为防摇摆的神奇了。
(四),是真的会”辣眼睛“吗。传言说,不得不说“气味辣眼睛”,这个说法可以被应用于任何一 款车子上,只想忽悠你,就说竞品辣眼睛的,这都是想忽悠你下单的,蒙你没商量,这就是中国人的“精”,抓住了消费者的心里,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都很注重健康方面,每家肯定有点差别但是差别肯定没有黑心卖家说得那么玄乎,可能他车子气味最大,他都能跟你说他的气味最小。工业产品里面的有害物质基本都是核心功能的副产品,没人故意往里添毒,不管是几万的房产还是几十万的房车,生产中使用的基础材料很多都是一样的,但是挣着高附加值的商家,总是喜欢说"一分钱一分货”,从而来让你对他们的质量深信不疑。个别自行商家口中的“几万块钱能不毒么?”更是听着言之有理。消费者明白这是他们的惯用伎俩之后,就不要再让这些说辞影响你的判断了。
你想想奔驰宝马这类豪车新车都有异味,这房车怎么就能做到没有新车味儿?但是这气味到底怎么去对比?从主观感受上同款同时出厂的新车一辆密闭暴晒 ,另-辆敞开窗子透气 ,进去体验后会感受到差别很大,如果真要比,严格按照新车密闭24小时的测量方法来对比,从而得出对比数据,然后晾晒两个月之后再测一次。那些造谣说有毒的人,大多不知道气味的来源,在这里说明一下,异味主要来自于“颗粒物”而非“甲醛”, 甲醛是无味的。在这里提醒大家新车买回来第一件事 是要先打扫边角缝隙里的粉尘,用吸尘器吸的时候打开门窗,真正伤害身体是那种直径非常小的颗粒物,它们会透过吸尘器滤网,这时最好用个大的湿毛巾裹住吸尘器出风口,吸完之后勤用湿抹布多擦擦家具软包表面的落尘。平常要多开门窗让甲醛和颗粒物散出去, 家里自卑空气净化器的话可以用用,没有就不用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懒了,反正我自己是没做这么细致的,只做了简单的通风和吸尘。
(五)“轿车不能拖 ,必须带大梁”是不是真的?
我感觉家用车的承载能力都被黑坏了, 有个车友的后置轴满载1吨3的国产挂,用奇瑞QQ6(参数|图片)拖着都能玩,甲壳虫、MINI什么头车都有,但是还有人会说“现在没坏不等于将来不会坏”,是的 ,不管是什么东西都会这样,我也知道头车太小会担心,但是绝对不像网上说的那样必须独立大梁才能玩。承载式虽然没有独立大梁但是也有类似大梁梁盒的结构,质量没有他们传的那么差。我到现在拖了23000公里了,我这五万块钱买的奇瑞没有任何问题,自己改的拖杠一边就两个螺丝,到现在也没任何问题。正式大家对前车承载力一直担心,现在的拖挂市场,欧挂成为了主流,美挂被全面抛弃。我同意"如果拖挂太沉会影响前车行驶, 但是不同意“车头越轻越好”。美式挂轴靠后、车头沉是为了在行驶高速路上让车保持平稳,老美车大路宽油便宜 ,可以任性!而欧式挂轴居中、车头轻,这样是为了能灵活的转弯以及让前车负担小而做出的折中,他们都是为了适应各自市场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那我们的国情更像谁呢?前车条件方面,美国销冠是F-150,英国是嘉年华,中国是朗逸。中国的前车小、油价高,这更接近欧洲。但是我们长距离跨省旅行的情况更类似于美国。对于机动车,我们需要高速稳定和灵活轻便这两个性能,每个人看重的点不- 样,舆论风向不应该是一边倒。综合考虑前车承载力和高速稳定性,舌头重量占挂车的8%左右非常理想,一吨重的挂 , 80公斤的鞍载重量既安全又不超重。同样的后置轴1吨重的国产挂,车主的改装和行李放置对配重影响非常大,我的前车是轿车,第一次拖挂旅行是2017年国庆去山东威海,当时也不懂配重,车头放了个50公斤的发电机和一个备胎,跑了一个来回大概2000公里,但是那前车也没事,不过后来知道配重道理之后,就没有那样乱放了,还把发电机和备胎白白送人了,并且把电瓶放到了车尾,行李也是重的靠后放,后来每次出门装好车后都会习惯性搬一下车头试试重量,我自己勉强能搬动就OK。有一车友前车是SUV ,他没有注重配重的问题,车头放很多重物甚至把一个空调外机放在三角区,车头压力一下增加到了160公斤。因此,综上所属,配重方面是真的要注重, 这样轿车拖这一吨的美式挂完全不影响。
(六)传言的"CVT不能拖,钢带会打滑,双离台和AT也够呛,最好手动挡”是真的么?真佩服为了黑拖挂,这些网友们的编造能力,首先,自动变速箱是ECU控制的,都有保护程序, CVT的动力虽然是靠钢带与锥轮的摩擦传递,但是钢带是绝对不允许打滑的,要是钢带打滑, 一秒钟就得产生多少碎屑多高温度?并且每辆车的变速箱都是与发动机做好匹配的,就算把发动机压灭,它输出的最大扭力也不足以让钢带打滑, 这是最基本的匹配了。至于双离合和AT、AMT他们根本上和手动-样都是齿轮传动,更不会有打滑出现。可能还有人说离合器磨损,离合器在正常行驶中是“合”的状态,是没有磨损的,只有在起步和换挡的“半联动”期会磨损,但这和变速箱类型是没有任何关系的,难道手动挡没有离合器么?
三、做出很好的新品
拖挂式趋向火热,出现款越来越多的新厂家新车型,当然这是好事,这说明我们的拖挂群体在壮大,虽然法规不太完善,谣言也是层出不穷,但是也没能吓退了很多想买拖挂的人的心,可是也没有吓退那些越来越多的新厂的老板。这些话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车友对沈京官的流言的顾虑都是无谓的。市场对新品是残酷挑剔的也是开放的欢迎的,“残酷” 在于新品没有口碑基础,没有经过市场检验,如果想把车卖出去,必须拿出硬件和足够吸引人的价格。并且在产品的初步完善期正是树立口碑的关键时刻,出现小问题还好,要是出大问题,很难重获消费者信任,更别说那么有多竞品厂商在那里等着添油加醋帮你宣传。市场对新品的“开放”在于新品的“新”, 一些条条框框是无法限制的,如果你足够了解市场,并且有创新能力,可以选择从零开始设计,更容易打造一款有竞争力的车型。刚入门的新手,想找一个切入点并不难,最快速的方式就是去论坛或者贴吧里看看那些想玩拖挂但是又不敢玩的人,看看他们顾虑是什么就可以了。比如升降顶的房车,适合那些在大城市中心找不到开放停车场的玩家,需要进地库、钻闹市;比如更轻量化的房车,小于750公斤,适合前车非常小,对重量非常敏感的客户。市场对新品的欢迎,还在于大家是否太多听信关于现有产品的吐槽,这种吐槽从5万拖挂到50万自行,无一幸兔,只有新的产品,才能承托得起消费者最好的期待。不仅因为有部分待购消费者仍抱有不切实际幻想的因素,还有部分新玩家还没熟悉房车的玩法着急吐槽的因素,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国产房车缺陷确实多。房车产业在中国刚起步,确实无法跟国外相比,要想吐槽真的太容易找不足之处了。这就是现状。没找准房车玩法的车主可能瞬间对房车失去了兴趣,那些玩得开心的车主吐槽完了还是接着玩,听得懵的观众还在犹豫等一年还是等两年再下手 ,我敢说十年后的五万块钱价位的拖挂绝对比现在好很多很多,可是谁愿意等到那时候?就像现在的国产手机、国产汽车这样已经发展壮大,即便董大姐再说质量差,也没人会相信她说的话
站在厂家角度,新品的切入点要非常谨慎,汽车领域有太多被带偏 的例子了,明明是生产了一款投其所好的车 ,可是当初呼喊的吃瓜群众确消失不见了。把论坛当样本就会这样。无法分清哪些是老玩家口中所说的“真短板”, 哪些是一些无谓的吃瓜群众中所传出的“看不惯”, 哪些是从不良商家队伍里传出的“抹黑渲染”,哪些是 “道听途说” 甚至是”火上浇油““以讹传讹”。市场需求本身就不是绝对理性的,特别是房车产业这种新兴市场,多数人都是懵懵懂懂的,少数老玩家的应用体验早被各种讹传遮蔽了,中国最早玩拖挂的那帮人都玩了十几年了,他们多数是没空或者不屑于去论坛发声的,而经常活跃于论坛的玩家(包括我) , 很多话不能信,在利益驱使下很难保持中立态度,偏多偏少看良心了。最早玩拖挂的老玩家,收入水平都不低,换车肯定还是进口拖挂。而论坛忽悠所引领的市场风向往往是更能推动入门消费者购买的。这样看的话,就朝着市场风向走就对了!对么?说起来也不全是,真需求是长久的、稳定的,忽悠是暂时的、说倒就倒的。忽悠人一时可是忽悠人一年都难,几个月前还被奉为“黑科技神器”的东西,几个月后就人戳穿唾弃了。既然风向都是扯淡的,那厂家要怎么处理?厂家要知道,千万别轻易跟风,找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再合理的宣传,别编造 ,别夸大,别抹黑,做好售后,收集反馈,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不断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就能长久发展。但是现在出来的新品,几乎是一边倒的在模仿欧挂 ,都是在强调中置轴的车头轻, 强调撞刹的“刹车同步” 性,强调三明治板的保温,强调欧挂的外形,强调车身高度低,强调进口底盘进口配件,强调移动马桶。但是我说这个风向跑偏了,欧挂与美挂、撞刹与电刹、中置与后置、方块与蛋蛋、移动与直排进口与国产都互有优劣,不管选择哪一种都是没有技术门槛的,而没有技术门槛的“创新” 能算创新么?老三家的造车选型面对的是空白的市场,不用考虑差异化竞争,纯粹的”仿造国外成熟车型+成本+技术难度+适应国情”的选型思路,而后来者要加进去” 差异化竞争”的思路,特别是在被狂喷的舆论环境下,新品必须做出区分度。老几家被狂喷那是必然的一完全陌生的产品 ,没经验,槽点多+完全陌生的群众,没基础,误解多。但是如果舆论风向是全盘否定,那这个风向肯定是有毛病。毛病的根源在于老百姓没考虑到有“差异化竞争”的因素存在,在于我们都习惯了道听途说、以偏概全,在于很多时候概念比真相更能吸引我们买单。
这个风向有毛病:
1 ,没有经验的却顶着“技术”的光环,而事实上”采购底盘+拼版”的技术门槛和建厂成本都要比”自造底盘+蛋壳”低;
2 ,贬低家轿承载力,觉得它与后置轴有关联,实际上更小的前车也没被压坏,后置高速稳定不易摆;
3 ,夸大电刹力度同步的问题才能否定电刹这更明显,而电刹的主动刹车不推前车的优点从来没有提起过,高速上遇到突发情况紧急避让或者弯道减速亦或是湿滑路面这些时候使用电刹都更安全。
4,贬低蛋壳薄不保温,可是三明治又能厚到哪里去?家里的砖墙有25CM,但夏天不也离不开空调和冬天离不开暖气,蛋壳轻质稳固、外形流线,可以不喜欢,没必要用保温忽悠人。
5 ,吹捧进口底盘和配件,但是有的进口的质量其实很差
四、对车友的提醒
对想要玩儿拖挂的车友的提醒,一定要懂得区分三种宣传:
1.哪些是真正的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了真实存在的问题,并且成本和故障率都得到了控制,这是真的创新,值得购置!
2.哪些是瞄准的细分市场,那是厂商角度的精准定位目标群体,如果你正好属于那个目标群体,颇值得购置!。
3.哪些是凭空捏造、夸大事实,制造概念骗你买单。这个一定要学会区分!
对刚开上挂的车主的提醒:
1 ,尽快掌握操作知识,避免因错误操作方式导致对设备造成损坏,导致造成不需要的安全隐患;
2 ,注意安全驾驶和文明驾驶;
3 ,注意学习房车的玩法,利用好房车的优势一房车的核心特征就是自带基础设置 ,所以才能在野景玩。避开人流量大的景区,区小众秘境独享美景,这才是房车的正确玩法。有了房车解决吃住和休息问题,才可以避兔进城找酒店的麻烦和不如意,可以避免每天从城里出来九十点菜到玩的地方,午饭午休还不知道在哪里搞定,下午五六点又该回去了。如果你还坚持小车自驾的旅行,把房车开到人堆里,你就搞错了。发贴的目的,不是为了搞揭露行业内幕,吹捧自己,抹黑别人,更不是忽悠群众。目的只有两个:一是对厂商,倡导多从车主那里收集实际用车体验,发现真问题,用技术创新去解决问题,同时控制好成本,降低故障率。不要为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和附加值,去夸大自己、抹黑别人,制造噱头、误导群众。制造出省钱省心又好用的产品,真正符台消费者需求与利益,厂商才能有长久的发展。做生意图利是很正常的,但是要适可而止。太过贪心,生意绝对做不长久。二是对消费者,希望大家尽量做到不道听途说,,不以讹传讹。共同维护一个公平公正的论坛秩序,舆论风向走上正轨,市面上的产品才会越来越符合广大人民的需求。当消费者不再那么容易被忽悠 的时候,虚假宣传就会变少,实在的创新只会越来越多,只有那样才会有更多更好的新产品出来。至于双重身份,很多人存在错误认识,明明自己几十年的消费活动都离不开商业推广, 没人会去较真。但是在论坛里,就有人用是否存在利益关系来当做唯一评判标准,这是不可取的。商业也有规则,做人要有底线,做事全靠良心。作为消费者,一定要批判性的去看待广告,这个是大家都要必备的技能,当然也没必要故意给人家挑明身份,因为并不是故意对车友隐瞒,而是希望大家遵循论坛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