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部委针对机动车颁布了《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从5月1日起,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大型非营运轿车、轮式专用机械车不再规定报废年限,其中,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的行驶“上限”为60万公里。新规一出台就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认为这是对公民私有财产的尊重。
多年来,我国对于机动车的使用年限一直执行限制性政策,即便是私家车也不能例外。在1997年7月15日发布的《汽车报废标准》中,对于私家车强制报废年限的规定为10年。2000年,我国对这一标准做了修订,将私家车的报废年限延长至15年,尽管私家车的报废年限推迟了5年,可还是受到了不少私家车主的质疑。不少女性上班族抱怨:虽然我的车子买了将近10年了,可只是上下班用用,怀孕、生产期间不用车,长途更是一趟都没跑,10年下来开了不到10万公里且根本没修过,如果再过5年就报废,那也实在是太可惜了。而且,如今不少家庭不仅拥有一辆汽车,作为备用车辆行驶的公里数更是没法和年限挂钩。
针对新规,很多驾驶员认为,私家车是否该报废的确不能用年限来界定,而应该以车辆的车况而界定,新规的出台更人性化。
尽管新规的出台意味着私家车不会被强制报废了,可记者走访发现,很多人并未因此改变更新车辆的计划。采访中一些驾驶员诉苦:虽然国家取消了对私家车的报废年限,人们可以“无限期”地拥有自己的爱车,但是由于目前我国一些地方性的环保、安全政策要求,一些车辆仍然难逃“报废”现实。比如一些老旧车辆年检的时间会缩短,费用会相应增加,也推动不少车辆提前报废。
记者走访几家二手车市场发现,上市交易的二手私家车的使用年限一般集中在3至5年,除了消费升级方面的需求外,有不少人是担心以后再出手会因一些地方政策受阻。据了解,去年包括山东枣庄、河南郑州在内的61个城市对二手车迁入设置了“准入门槛”,未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二手车禁止迁入。这也意味着,国内的主要城市对于“高龄”二手车的迁入已经关上了大门,而此前北京车辆“外迁”是二手车交易的重要途径。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一项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0年以上车龄的二手车交易仅占二手车交易总量的6.85%,并且所占比例越来越小的趋势日渐明显。对于这些10年车龄以上的二手车而言,面临的下场便是报废。正是上述原因所致,目前二手车市场也越来越趋向“低龄化”,很多二手车商大多不愿意收购10年以上车龄的私家车,即使收购给出的价格也极低,这使得很多私家车主面临两难境地:要么在5年左右就更新车辆,要么就索性将10年以上车龄的私家车“养老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