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想用:“睿、锐、不锐”这三个状态来作为文章标题,这个标题可能更加直观的反映出睿翼相对之前老马自达6的改变,但是考虑到厂商的试驾标题中出现“不”字,很容易被看做是负面,于是,这个三“rui”的标题就被隐藏到我的第一段正文中。
“睿、锐、不锐”这三个词是分别对应我下面正文中的:睿--“车型定位”;锐--“外形和悬挂感觉”,不锐--“转向感觉”,我们会逐一给大家分解。当然了,初步的汇总观点,我们会写在本文结论中,心急的用户可直接看结论,不过我们建议您还是随着我们的文章从外观开始了解。
印象里我上一次访谈马自达设计师的时候,设计师随手给我画的一个马自达未来设计图在这次睿翼身上得到了印证。高耸的前轮拱和刀锋的腰线形成了马自达未来的统一风格,在运动中桀骜不驯。这个造型可以说是中型车中比较犀利和“锐”的了,就算同为运动风格致胜也没有睿翼如此大胆彻底的把尖峰的流畅感100%贯彻。
如今这一代的致胜、雅阁、凯美瑞都多多少少为了中庸的私人+商务之道做出了外形的妥协,没有一家厂商敢把针对28-35岁客户的车型设计的非常动感,睿翼的出现就像一个敢于突破自己的勇者,勇敢的站出来向大家表明我就是不跟你们一个外形路子,我就是个人的体现。
基于这种比较超前的个性基础上,一汽马自达大胆的喊出:“领先对手两个生命周期的先进外形”,也就是10年不过时的口号。我觉得10年比较夸张,至少5-7年外形还能保证不太落伍,应该说得过去。
看完了外观整体,我们来看看睿翼外观的细节部分:
这个设备可以把车轮正对的空气破开,尽量避免形成轮胎正截面撞击空气的现象,从物理结构上来看,这的确能避免轮胎部分的空气阻力和噪音,同时还能在轮胎的侧面形成负压,对刹车盘有冷却的效果。
这个设备虽然不大,但是还是比较贴心的,从如此细节之处都能为了减小风阻和车身悬浮而进行扰流,我们给予好评。
前面说到了睿翼在非常细节的地方都会进行扰流,从而尽量降低风阻,但是我们发现的问题也是出现风阻相关的地方。大家看睿翼的前杠,左右两侧的下部分别有两个非常动感漂亮的进气口,它的出现能给车身带来了非常低的运动感,但是,很遗憾......它是封死的。这个进气口我原来认为内部会有风道把正面的冷空气引入刹车盘附近(速腾前轮下就有这种设计),但是当我把手伸进去的时候,我发现这里是封死的。
下边角两个封死的进气口会影响前杠的空气流动,这里会滞纳一些慢速空气流,空气的粘性会让下边角附近形成两个絮状涡流层,我很纳闷在如此在乎空气动力的睿翼身上还会出现这种牺牲空气动力学,只为样式好看的半成品设计。
虽然睿翼这个不是主动转向的头灯,但是带有弯道辅助照明功能也是一种非常贴心的设计,实际使用中我们感觉照射面积和亮度还的确真不错!这也算睿翼的一个重要亮点之一。固定的弯道辅助照明虽然不像转向头灯那么炫,但是朴实的固定照明却是稳固和可靠的象征。
回答回复中25楼读者提问:睿翼的近/远光采用一体式设计,变光时候采用翻板切换,所以远光不会存在滞后的问题,时间差仅仅是翻板的速度而已。
--------------------------------------------------------------------------------
小补充:什么是远光氙灯道德问题:
不少网友反馈图中的“道德”二字是不是写错字了,其实不是,长久以来远光氙灯是并不推荐的方式,超亮的远光会导致对向车辆的驾驶员暂时的视线短时间“致盲”,所以一般我们都不推荐把远光装配氙灯。远光还是卤素灯泡光源比较体贴对方驾驶员。
针对这次睿翼的远光氙灯存在可能的道德口碑问题,我采访过厂商负责人,该负责人也没有给出个明确的答复。汽车之家建议您,未来日子里驾驶睿翼尽量选择合理、安全时机开启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