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F1史无前例地汇集了包括舒马赫在内的六位世界冠军同场竞技时,全世界的轮胎都回归黑色,只剩下倍耐力闪闪发光。这家高端轮胎制造商更希望在中国看到这个效果。
ABR记者 刘宝华
老车王舒马赫发飙了,对象是倍耐力轮胎。“我们就像在生鸡蛋上驾驶”,七冠王言辞冲动,他都忘了老母鸡才坐在生鸡蛋上。
上年纪的人总喜欢抱怨,而且“我们”这个用词有绑架嫌疑,他队友罗斯伯格的观点就截然相反:“对F1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在前几站比赛中,正是由于轮胎的退化和大量的超车,才使比赛变得让人兴奋。”
罗斯伯格兴奋的更大原因是刚刚在4月的上海站夺得了职业生涯第一个分站冠军,他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所有车手使用相同的轮胎,轮胎特性需要车队改变战术,有人获益有人难以适应。战术重要性的提升和悬念增加只会加强F1的观赏性,就像罗斯伯格说的,四站比赛产生了四个冠军,没有什么比这更好了,要是像去年一样所有人跟在维特尔屁股后头,估计舒马赫连抱怨的劲头都没有了。
倍耐力汽车运动主管回击老车王:“24个车手中只有1个人反对,23个车手满意,我们没必要改变。”
谁对谁错无所谓,这种口水战八卦是车迷最乐意看到的,就像去年英国银石赛道上,红牛车队在冲刺阶段命令韦伯不要威胁队友维特尔的冠军位置,韦伯怒拔无线电一样令人兴奋。
关于韦伯和无线电,更经典的是2007年日本富士赛道,韦伯有点食物中毒,赛道出现事故时他跟车队汇报:“对不起伙计,我吐了。”
全世界车迷都要疯了——“他怎么能在戴着头盔的状况下呕吐?而且还能保持呼吸,而且还能坚持比赛,而且还能通过无线电跟车队沟通!”你可以尽情想象……口味有点重。
就此打住,一说起F1总是让人肾上腺激素泛滥导致间歇性逻辑混乱。对之前口水战的主角之一倍耐力来说,这就是赞助F1的最大收获,要不然你得花多少钱才能让七届车王点名抨击,还得有几亿人围观?
对中国这些新兴市场来说,舒马赫比F1还有名,因为后者有好几个名称,F1过于抽象,而中文全称“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中竟然没有赛车字样,让很多人以为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亲戚。而舒马赫不需要解释,车王的代名词。
所以,当F1史无前例地汇集了包括舒马赫在内的六位世界冠军同场竞技时,全世界的轮胎都回归黑色,只剩下倍耐力闪闪发光,因为这些光芒万丈的车神们与它为伍。
意大利人不失时机地在F1上海站期间推出系列活动,新品CinturatoP1上市、试驾和品牌推广。
4月的空气里都是F1的味道,陆家嘴震旦大厦楼体巨大的Pirelli广告投映在滚滚黄浦江上,中国,上海,与六位车神同在,这真是最好的时光。
刻上高端烙印
“高端”是发布会上倍耐力高管们反复提及的一个词,就差用凿子把这两个字刻在每一条轮胎上。
在欧洲,在美国,这是不必特意强调的,但在新兴的中国市场,让消费者对一个还不太熟悉的品牌建立概念,重复是简单有效的办法。
2005年进入中国生产、2010年才发布中文标识的这家百年企业必须从零做起。此前,除了国际米兰球迷并没有太多人了解这个意大利轮胎品牌,它英文名称的书写方式甚至被误认为是法拉利。
其实只要把倍耐力轮胎原配汽车品牌列一个名单就能说明问题,它们是:宾利、兰博基尼、法拉利、保时捷、奔驰、宝马、奥迪……
这个细分市场现在变得越来越大。全球轮胎市场平均每年增长4%左右,而高端市场增长接近10%,在亚太地区这个数字是17%。中国高档车汽车年销量已经超过100万辆,加上中低档汽车有时也会使用高端轮胎,倍耐力希望将年销量扩大到每年600万条,现在它的产能只有400万条。
品牌建设可以走在产能前面。F1无疑是提高知名度与品牌形象的最好平台,此外,在欧美久负盛名的倍耐力挂历早在2008年就于上海拍摄并发布。运动和时尚为黑色橡胶增添了不同色彩。
倍耐力亚太区新任CEO柏格(Gregorio Borgo)以产品特性阐释倍耐力的高端内涵:“高端意味着不同的性能,我们的产品有非常好的控制力,在弯道和湿地上更为明显;高端还意味着绿色,我们的轮胎也致力于环保,降低油耗、为环境做出贡献。高端还意味着舒适、可靠、稳定。”
而倍耐力亚太区市场总监彭乔安(Giovanni Angelo Ponzoni)认为,高端不仅是一种品牌特质,更要让消费者能够感受和触摸,“比如地段选择要高端,我们的客户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段、喜欢去什么样的地段换轮胎;其次门店形象要高端;更重要的则是服务要高端,提供最好的服务、有附加值的服务。”
抓住东方机会
如今F1全年20站中亚洲占据8站,追平欧洲,预示着新兴市场的崛起。相比之下,倍耐力2011年亚太区销售收入只占全球的6%,空间巨大。
中国占据倍耐力亚太区市场的一半,因为坐落于山东兖州的合资工厂是集团在亚洲最大的工厂。倍耐力已经为工厂投资4亿美元,到2014年还将追加2亿美元投入使产能增加到1000万条,届时该工厂将成为倍耐力全球最大工厂。
这个工厂为中国本土生产的奔驰、宝马、奥迪提供原厂配套轮胎,它还是唯一一家在中国拥有宝马认证许可供货的缺气保用轮胎工厂,间接证明了技术能力和产品品质。
CEO伯格计划中国市场在未来3年中原厂配套市场能够增长63%,替换市场也要大踏步提高。但它需要零售店数量支撑,目前倍耐力在中国的零售店不足1000家,公司希望2014年能达到3000家。具体步骤是:2012年底1500家,2013年2200家,2014年3000家。这些零售店40%在一线城市,二、三级城市各占30%。
这个意大利人在倍耐力亚太区已经工作15年,对中国有着准确的感性认识:“中国最大的不同在于,很多东西都是大的,中国所有东西的尺寸都比较大,人们喜欢大的东西,这里地域广阔,这里人数众多,这个市场同样也是巨大的,很多人都说中国是以80%的速度在发展。我们希望能够做正确的事情,不能忽视这个市场的特征。”
1872年诞生于遥远的意大利米兰的这家公司,140年后在中国遇到的最大问题也许就是如何跟得上如此巨大市场的飞快速度,如果方法得当,他们会在东方重新赢得公司历史上最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