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提醒,修车时最好在车旁边守着,换下来的配件要索回
投诉:天窗没换却收了费
上个月,高先生倒车时,误将油门当刹车,结果车翻进路边的沟里,人无大碍,可车损坏严重。
高先生爱人在汽车4S店工作,附近有家汽修厂,高先生便将车送到这家汽修厂。维修工“诊断”后列出了一份长长的维修清单,连修带换项目多达60个,所有配件均使用原厂正品,总费用3万多元。
10多天后,车修好了。交钱取车后,坐车里,天气有些热,高先生想打开天窗透透气,但看到天窗后却愣住了,窗户中间有一条三四厘米长的划痕,他记得这条划痕是翻车后出现的,但维修清单上清楚地写着天窗已换,价格是3350元。
高先生返回汽修厂,维修工信誓旦旦,天窗确实给换了,至于上面为什么出现划痕他们也不清楚。为了证明自己说的没错,维修工还从仓库内拿出了一扇旧天窗,说这就是换下来的原配天窗。高先生将天窗拿到车上比对,所谓的原配天窗型号跟汽车根本不匹配。
正好高先生有朋友在这家汽修厂工作,了解到汽修厂的配件是从江阴一家经销商处进的货。于是,高先生去了趟江阴,经销商证实,今年以来汽修厂没有进过一扇天窗,而车是2012年新款,所以也不可能是库存货。
在众多证据面前,维修工哑口无言,承认天窗没换。
昨天,经靖江马桥工商分局调解,汽修厂答应退还高先生天窗款3350元,补偿3350元,并当场兑付。
“如果不是天窗有划痕,又有人提供线索,我就要当冤大头了。”高先生感叹。
调查:4S店虚开修车账单
消费者修车遭遇假换零件并非孤例,市经济开发区工商分局也曾查处过类似的修车案件。当时,工商部门接到一个举报电话,称泰州城南某品牌汽车4S店存在谎报维修项目等欺诈行为。可当工商人员前往该店核实时,经理反复强调,他们都是电脑控制的流程管理,想做手脚也做不起来。
再次与举报人联系时,工商人员了解到一个具体线索,并据此找到了杜先生。杜先生十分惊讶,他从没怀疑过维修过程会有什么猫腻,并找出了4S店的维修清单。
清单显示,4S店曾给杜先生的车更换了发动机电脑板,收取材料费6901元。但已时隔3个月,很难证明那块电脑板是新换的,还是原车的。
执法人员回到4S店调阅了该车的维修流程,发现维修材料出库单中并没有发动机电脑板的出库记录;而且,4S店的内部维修结算单也显示,该店没有向负责维修该车的维修工结算过此项计时工资。铁证如山,经理低下了头。执法人员责令4S店退还多收的6901元,并加倍赔偿杜先生,同时对该店进行了处罚。
统计:汽车投诉3年上升3倍
据12315指挥中心统计,2009年,有关汽车质量的消费投诉案件还只有59件,但是到去年就上升到了199件,上升了3倍,占所有投诉案件的5.4%,也就是说每20起投诉案件中就有1起是涉及到汽车质量问题的,位列消费投诉榜第五名。
泰州工商局消保处负责人介绍,消费者对汽车销售维修行业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汽车屡修屡坏,商家只修不换;新车无法通过车管所车检;一些畅销车型需加价才能提车;部分汽车销售企业涉及的国外品牌只标注外文零配件,无法提供合格证明及检验证明,用副厂配件冒充原厂配件,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其中;安装与维修服务不到位;保修期内要求付费维修。
工商部门提醒,要想避免汽车维修业的陷阱,消费者就要尽量多掌握一些汽车机械和汽车维修的基本知识,避免出现不懂技术任意受汽车维修店摆布的现象。在进行汽车维修时应尽量选择那些重诚实、讲信誉的汽车维修店。修车时最好在车旁边守着,看着别人修或换零件。每次换下来的配件要向维修店索回,以防止维修店把实际上没毛病的配件换走,重复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