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城”早已成为广州人对这座城市的共识。日前,为配合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状况,广州公布的2套差别化停车收费优化调整听证方案刚露头,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作为政府资源的“咪表”停车费铁定上涨一倍上下,更被戏称为“最贵停车场”备受关注。
“咪表”停车费大涨是否合理?亿元的巨额停车费都哪去了?涨价是治堵还是致堵?连日来,广州的差别化停车收费优化调整听证方案引起广大市民的接连追问。
广州市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发布民调称,过半市民不赞同提价,超六成市民对效果普遍不看好,而且可能会出现更多“乱停车”而“致堵”的反效果。
有无征求民意?是否合理?
打着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状况、引导公共交通出行的旗号,停车场收费涨价不可抵挡地袭来。
记者研究广州市物价局推出的两套停车费涨价听证方案发现,两套方案都提出一类地区中心城区范围扩大、停车费大幅上涨,只是搭配不一样。方案一:“商业停车场最高涨幅60%”加“住宅涨幅最高300%”;方案二:“商业停车场最高涨幅100%”加“住宅不涨”。
据估算,无论选择哪个方案,车主在商业、咪表和住宅停车的综合支出都将增加1至3倍,其中,涨价“最狠”的咪表停车场收费,掀起了市民的广泛争议。
咪表停车场收费从一开始就因其车位真假难辨,迷惑性大,停车费贵,车辆被盗被砸无处索赔,收费不透明等广受市民非议。按照两套听证方案,方案一的一类地区收费每小时最高18元,比现行标准高8元,方案二的一类地区收费每小时最高22元,比现行标准高12元。
“逢听证必涨价,已经早有心理准备了,不过涨幅这么大却让我始料未及!”在海珠区新港西路金禧路刚刚把车停在咪表停车场的曾先生很是感慨:“政府是否应该征求一下我们市民的意见啊?调查调查市场的接受能力呢?”
而咪表的管理员老张也抱怨,为了防止车主逃单自己“埋单”,他总是预收10元钱押金,已经遭到很多车主的不满了,现在停车费再涨价,“都不知道自己要‘背锅’多少钱遭多少埋怨呢!”
关于逃单霸王车的发生,有政协委员表示同感:“咪表停车场没有拦车闸的限制,车主很容易就‘跑路’了,而且管理员根本没有办法去制止。即使管理员抄下他的车牌,也不可能扣他车牌或者扣他车分。”他表示,如果停车费提得太高,把人逼急了情况会更严重,就像高速公路冲卡一样,常有发生。
已经有买车计划正在等待车牌摇号的熊先生反而淡定了:“咪表停车一天要176元,照这样下去,以后养车的成本更高,所以拿到车号的愿望也没有那么迫切了。”
熊先生的同事朱小姐已经是有车一族,她“意见很大”:“停车本来就难,能找到地方尚且不易,停车费还这么贵,想想都心疼。”
“我绝对不会二选一。这两个方案住宅停车一个涨300%,一个不涨,怎么弹性那么大?” 此次听证会的代表、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质疑:按照这样的涨价方案,中心城区会不会就成为公务用车和富人的天堂?
韩志鹏表示,治理交通拥堵应理性看待,政府也应该更充分地调研论证,和市民进行更充分的沟通。此外,听证代表也应该给予更多时间进行深入调研,尽量多收集社情民意。
“亿元”停车费收入哪儿去了?
早前有媒体报道称,按照广州市物价局公布的截至2013年11月该市共3.5万个路内停车位计算,路内停车场经营者每年上缴财政的资金约为2亿元。于是市民、网友都很关切:“2亿多的钱都哪里去了?”
为追寻资金的流向,记者求证于负责路边停车场管理的广州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共有机动车250万辆,其中中小客车约180万辆,而停车泊位总数却只有64万个,包括番禺在内,全市路边咪表停车泊位只有1万多个,按一类咪表每年上缴财政2800元算,甚至非中心城区也算入,咪表收入总数也不可能超过2800万!
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2月广州市两会上,广州市财政局就正式向两会代表以及媒体公布,广州市的道路自动收费停车泊位经营权实行招标出让,经营权出让收入全额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2013年,广州市本级道路自动收费停车泊位经营出让权收入为1346.89万元。
记者分别采访了广州仅有的两家咪表公司的老总。广州德生咪表管理有限公司莫总说,实际要向市财政交钱,即要招标的只是老六区的咪表,该公司约2400个左右。广州电子泊车管理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林总介绍,该公司有3000多个咪表是从城投那招投标来的,要交经营权出让费。
“两家公司缴费的咪表加起来6000个左右,所以明显是市财政的1346.89万元更可信。” 林总表示,希望有关权威部门能发布最权威的数值,让听证代表提出正确的意见,完善听证方案。
广州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也对此回应,广州的咪表车位道路经营权使用费每年收入都差不多,由于这笔钱不是专款专用,收入以后直接进入财政大盘子,纳入一般财政收入,与其他收入一起统筹使用,所以很难回答钱“用到哪里去”。
韩志鹏表示,虽然政府公布了一些数据,但问题是没有真正的独立核算。按照目前收支办法,停车费收入放在一个大盘子里,而支出并没有单独列出,因而无法得知实际去向。“建议把停车费收支进行独立核算,并进行审计,让专家和市民进行监督,这笔钱还应该专门用于反哺改善交通。”
“要涨价就先给出调研数据,要听证就先摸清家底。” 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说。广东商学院原副院长徐印洲也表示,如果停车场要涨价,政府必须同时说明多出的钱有什么用,让老百姓了解多收的资金花在哪里,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市民真正获得实惠。
治堵还是致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