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下午,一场关于智能汽车路线图的探讨在天津(泰达)国际汽车论坛展开。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在论坛上表示:“智能汽车这个概念,自动驾驶是最高境界”。他预计,到2025年,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会真正投放到市场。
一些车企对自动驾驶有更高的预期。记者了解到,奔驰、大众、日产等多家汽车企业大都将2020年定为无人驾驶汽车正式推向市场的元年。
但对于中国市场,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三崎匡美表示,日产还没有明确全自动驾驶车辆进入中国的具体时间表,目前只是在探讨这种技术进入中国的可能性。他认为,中国的整个交通系统要进行大幅度的改变之后,才能适合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范围推广。
无人驾驶或者自动驾驶技术主要依赖于高精度地图、雷达、车道保持系统、激光测距系统、红外摄像头、立体视觉、车轮角度编码器等7方面关键技术的发展。目前,互联网企业、汽车企业都希望能够建立起行业标准,作为未来通吃全自动驾驶的掌舵者。
三个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点是汽车,新一轮的产业变革的也重点必将还是汽车。”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冯飞表示,汽车的智能化,是生产制 造过程的智能化和产品的智能化,两者缺一不可。而自动驾驶作为产品智能化的最高表现,“恐怕是已经看得见的全球未来竞争的一个制高点,我们别无选择”。
一辆汽车至少是由3万个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它需要大量的零部件供应商,产业链条非常复杂。因此,冯飞指出,虽然自动驾驶是制高点,但也不能用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产品作为发展目标,而应像欧美等其他国家一样,把自动驾驶看作是智能汽车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智能汽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冯飞表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通用汽车发布的智能汽车概念是车联网,而现在的美国人讲自动驾驶,这种概念的转变其实也说明了智能汽车的发展是分步骤的。“它应该包括三个阶段的目标。”
冯飞认为,智能汽车发展中,第一阶段的目标是汽车的功能扩张,如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娱乐功能、服务功能进行扩展;第二阶段是利用辅助驾驶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如定速巡航和自动泊车等技术;而第三阶段是真正地做到自动驾驶。
冯飞认为,未来的造车不论是以互联网的协同为主,还是以造车企业为主,最重要的是保证汽车的安全,“‘保安全’是底线”。
标准之争
在全球智能化的竞争中,冯飞认为,“标准恐怕是竞争的制高点和具体形式”,在通信信息融入工业产品中的时候,汽车企业希望能够建立自己的标准,苹 果、谷歌等互联网企业也在争做这个标准,“现在有一个趋势就是‘标准通吃’,一旦这个标准被市场所接受,恐怕所有的企业都要往这个标准上来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