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和我接触过的各路老总最大的不同,就是爱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脸上总是洋溢着憨厚谦和的微笑,在不面对镜头时,微微上扬的嘴角也略带笑意,给人一种亲近之感。
“今天叫大家来,其实也算不上一次严肃的采访,有什么事儿都可以问。”9月11日晚上8点一刻,比约定见面时间晚了大约一刻钟,林杰出现在记者面 前。这是我第二次见到林杰,加入吉利集团20年、履新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快一年以来,他在媒体面前的曝光度并不多,这次,他是为国家体育 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吉利汽车、时尚集团联合主办的“2015向上马拉松中国公开赛”在上海的总决赛而来。
虽然是为赛事站台,但有了前面“什么事儿都可以问”作为开场白,大家的话题一下子跑偏了。国内车市下滑,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不降反升,而吉利除了整体 销量走高之外,在自主一向未有突破的B级车市场,博瑞单月的销量已经超过了3000辆。是谁在消费吉利博瑞,这是否意味着吉利已经突破自主品牌向上的天花 板?博瑞之后,吉利能不能一直保持现有的状态,在合资围城的大环境下杀出一条光明之路?完全没有任何的寒暄和客套,所有的问题在一瞬间都抛给了他。
突破自主品牌的天花板?
对一个植根在吉利集团20年的老人来说,这些问题恐怕早已是在心中思考过很多次的。所以虽然不常曝光在媒体面前,但面对上述直接的问题,林杰毫无犹豫,侃侃拉开话匣子。
“在上市后的四个多月时间里,博瑞的销量已经突破1.2万辆……主力销售车型价格在17.8万元。上海地区的一家经销商,上个月博瑞单一车型的销量接近100辆,这个月估计能达到120辆,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林杰的微笑中带着几分自信。
在记者看来,与主流合资品牌的B级车相比,这一数字可能算不上亮眼。但做过自主品牌或者是了解自主品牌的人都知道,这一成绩确实来之不易。长期以 来,自主品牌更多是以“低质低价”的形象存在,而其购车用户多集中在二三线市场,以“首购”为主。但博瑞的车主中有大量来自日系车,不少原来是日产、本田 车车主的消费者在“换购”时选择了吉利博瑞。与此同时,在北上广等限购城市,博瑞也获得了大量消费者的拥趸,“上海地区不少上沪牌的博瑞车主”。当林杰娓 娓道出吉利针对前5000名车主作出的调查结构后,记者也感到很惊讶。
就拿上海来说,在当前的形势下,沪牌均价一直保持在8万元左右,且一直处于一牌难求的状况,“牌比车贵”的调侃让自主品牌在当地市场的生存状况较三四线城市艰难许多,而挂沪牌的博瑞无疑是对吉利最大的认可。
“所以,博瑞的销量代表着吉利已经突破自主品牌向上的天花板了吗?”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林杰的一刹那,他的笑容突然消失不见。在思考了大概有30秒的时间后,林杰十分肯定的向记者表示,“这至少代表着吉利走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