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钱”成司机不能承受之重
“每天一睁眼,就欠公司200元‘份子钱’。一天跑300多公里算是极限了,一个月也就五六千块钱,每天收入里面‘份子钱’、油钱、个人所得各占三分之一。”北京市通州益源出租汽车公司杨师傅告诉记者。“份钱”已经成为出租车司机不能承受之重。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傅蔚冈表示,目前上海官方确定的份子钱是双班车每月8200元左右,但操作中还是每月万元左右,“份子钱”还有降低的空间。
胡方俊表示,当前出租车司机的劳动和收入不平衡,“份钱”每月收800元就行了,因为出租车公司实际上发挥的是行业协会的作用,而它还在牟利,这是悖论。
黄少卿认为,出租车“份子钱”不应该是固定的,而是收取司机营收的一个比例。按比例收取“份子钱”的好处是一方面转移了一部分经营风险给公司, 有利于保护司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促使公司给司机提供更好的服务来增加营收,同时因为“份子钱”与管理成本不挂钩,从而公司也有降低管理成本的动机更强。
中国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红昌表示,要给出租车司机更多的选择权,鼓励形成传统出租车公司、网约车平台公司等多种经营主体,允许司机在 不同身份间切换,通过这种机制,在政府的监管和引导下,逐渐通过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来鉴别和迫使出租车公司减少“份子钱”,让利于民。
专车搅动原有市场格局
随着滴滴快的、优步、神州专车等互联网约租车平台等出现,传统出租车行业遭到颠覆,有些出租车企业出现驾驶员退包现象,司机都跑去开专车。
打车软件出现后,彻底解决了“人找车”、“车找人”信息不对称问题。滴滴快的公司总裁柳青表示,目前打车业务在全国300个以上城市开通服务,出租车司机注册总数达100万,乘客注册总数超过1亿,日均成交订单达530万单,平均减少了出租车空驶率20%以上。
出租车行业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也承受着新业态带来的冲击。杭州一运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宝华表示,现在出租车企业挣不到钱,驾驶 员出现退包现象,退包后都去开专车了。方宝华的公司有595辆出租车,目前有49辆车出现退包现象,整个杭州市退包的车辆达400辆。
杭州市出租车行业协会秘书长许增期表示,近期,杭州市出租车行业协会做了一项抽样调查,在十家出租车公司中随机各抽十辆出租车,统计了5月4日 至5月10日一周的情况,发现平均每辆出租车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0元/天,营运里程数380公里/天降至320公里/天。“以往驾驶员可能看到钱 赚的少,就延长工作时间,现在他们看着生意不好做,直接会在家休息。”他说。